[北京头条]品赏贵州作家刘应举老师的佳作《晨间寄语225》「飘舞的剑」(4620辑)

晨间寄语
不止一次在社交平台上看到过《凡人赋》,每个人媒体人朗诵起来,都在以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尽量发挥到极致,摄人心魄。有了理解和感受,对有些词句的增删,好像都有道理,说得过去。于似乎,便有不同的版本,但是大同小异。
《凡人赋》之所以读的人多,似是身为普通人的切肤痛点,凡人的共通。作者以“我”为起点,委婉地折射世人的俗气,自尊自卑皆有。世人都有自己的观点,三观不同,肯定不一样的。但一个个难免落在作者写到的俗套里,只不过承认与不承认罢了。
我们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有的人,人前人模人样、冠冕堂皇,暗地里肮脏龌龊。口是心非有之,真诚厚道有之。而细微处,比较之下,《凡人赋》,是讲道理的。我以痛点和共通形容《凡人赋》,我甘于把自己设置进去,虽不是我写,但却是像在说我,它的大同在于比我作文时更直白罢了。《凡人赋》像面镜子,没有肮话骂人骂自己,但是魑魅魍魉都在里面。冠冕堂皇者之肮脏龌龊,在镜子里面被剥得像跳梁模样,但其言词仍在指自己。当然啦,说自己总比责别人好处多吧。这一点,相声演员作得最好。
我从百度摘来《凡人赋》(作者不详,有些人不想名见经传,便以轶名为名,但此处也不见轶名)。可能这正是作者的高明处吧,文一面世,便被世人关注,细读细品,弦外之音太多,感觉当个文中凡人也不易呀!人生百态又无奈,不做凡人又做什么,还是各人好自为之也,对吗!
新的一天,早安!
摘来《凡人赋》分享各位看官
[抱拳][OK]:
凡人赋
——作者不详
本人出身耕农之家,落地时天无异象。父母识字略过百,茅屋三间可遮身,即非达官贵族,也非书香门第。几亩薄田创食,得以苟活人世,幸存全杖老天垂青,得利母爱父恩,方能蜷缩在万丈红尘。多年学堂混个初本,奔笔从戎,未建盖世功勋。虽命比纸薄,却心比天高,匍匐人间,百折不挠。
引入烟尘,偶的道遥。学富虽无五车,却喜舞文弄墨。居于市井,窥视庙堂,偶尔故作高深,装模作样。人前不敢卸下伪装,人后不敢直视内心。做好人不能有始有终,行坏事不敢彻底放纵。
贪财又恐世俗不容,好色时常常胆怂。既非混世魔王,也非盖世英雄。见庙烧香,遇佛拜叩,酒肉均沾。放生时慈悲为怀,杀生时手起刀快。既辜负了观音,也辜负了如来,负了如来也负卿。
蹉跎半生,无以为傲,人生可寻。展望未来,亦缺少年雄心,苟且红尘偷生,虛度年华光阴。愧疚为人子,未能尽人之孝行,让父母安心。不安为人父,未担起父之责任,幻子女之欢情。自责为人友,未对友人肝胆赤城,插刀两肋,空叹世间知己难寻!
此生为人,实属意外。因无经验参照,不尽人意之处,还请多多担待。
2023年11月1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