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闪 小 说 四 则
吴岳华
举手还打八十儿
乔雨老母亲百岁寿宴,摆了四十桌,热闹非凡。
主桌敬了酒之后,乔雨又率兄弟姐妹,一个一个桌子敬酒,开怀畅饮,喝得满面红光,妙语连珠,滔滔不绝。
老母亲三劝乔雨,切莫喝醉。“老妈,儿已八十,还管我喝酒,再说,是您老百岁,尽忠尽孝,儿怎能不拿表现,一醉方休。”
说时迟,那时快,老母亲先是夺杯,接着扬起手,打在乔雨手上,酒洒了一半。
众人如观小品,大笑不止,喊道:“打得好,打得好!”
老母亲示意:“莫笑,莫笑,大家吃好喝好!”
喜酒,好酒,劝酒,闹酒,贪杯,成了乔雨家的习惯和传统。
乔雨母亲年轻时,曾是“双枪”大嫂,左手烟,右手酒,烟一支接一支,酒一杯接一杯,海量。她得一场大病后,双戒,有决心有毅力有恒心,大家称赞佩服。
能喝酒,有遗传性。乔雨的兄弟姐妹,一人都能喝个七八两,就是斤把也不不醉。乔雨的儿女和孙子辈,也喜酒,一人半斤不成问题。
乔雨母亲三番五次劝说,个个当面表态斩钉截铁,上了酒桌,就忘了老人劝酒之言。
百岁老人在寿宴上,举手打八十儿,成了网红。有的说八十岁还有母亲打,这是幸福,有的说,酒风不正,贪杯,该打。还有的说,老母亲无奈之举,效果如何,很难说,你打你的,他喝他的。
反正,举手还打八十儿,人们是点赞的,觉得有趣,挺好玩。
吃 之 我 见
民以食为天,吃是天下第一要务。
老夫活到九十岁,现在不知如何吃是好。富贵病都是吃出来的,管住一张嘴,大为必要,但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天下美食不可不吃。
老夫才疏学浅,对吃研究很少,但关注这个问题,也想研究一番。
这是高考出的阅读材料的作文:
北宋党争,苏轼数度转徙。黄庭坚也受牵连被贬,二人途中相遇,见路边有个面摊,于是一同就食。面条粗粝涩口,庭坚食不下咽,叹气不止。苏轼却快速地把面条吃完了。苏轼笑说:“九三郎,难道你还要去细细嘴嚼它吗?”
苏轼在京城时,吃的都是上好的羊肉。而在黄州,因穷买不起羊肉,只能买猪肉吃。当时猪肉并不好吃,他煞费苦心,开发了新的做法,并饶有兴趣地写下《猪肉记》。
林语堂《苏东坡传》记述有王安石吃饭的趣闻,友人宴请安石,他吃光了一盘鹿肉丝。友人告诉王妻说,安石喜欢吃鹿肉丝。王妻说,那是你把鹿肉丝放在他面前了,下次你把别的菜放在他面前试试。友人试之,果然他只吃面前的那盘菜,而竟然不知桌上还有鹿肉丝。吃什么无所谓,其心定如是。
入夜,做一梦,我与古人、今人同研讨,古人吃之“快”“慢”“定”,对今天人有何启示意义,今人应如何吃,吃出健康和诗意。考你,也考他,也考我,写下《吃之我见》。
耳 朵 的 选 择
记得有一长篇小说中写道:“听的人只记着他希望听到的东西。掌控故事的不是声音,而是耳朵。”
不同的耳朵有着不同的选择,不同的选择带来不同的结果。
我父亲是1942年参加革命工作的离休干部,久经考验,耳聪目明,他常说,我相信耳聪胜目明,耳聪是目明的补充。
在土改中,有左倾扩大化的现象,我父亲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在最后划定成份时,实事求是,能不定地主富农的,就不定地主富农,在那唯成份的年代,戴上地富农的帽子,就成了专政的对象。
在反右中,我父亲侧耳倾听,作出选择,定不定右派,定多少右派,听其言,观其行,看动机与效果,在那高压的情况下,我父亲主管的部门,竟然零右派,父亲大小会被批。
在“四清”中,对干部的评价,听取上下的意见,去伪存真,反复思考,不让一个干部受到委屈和冤枉,保护干部的尊严和积极性。
在学大寨中,我父亲深入调查研究,从众多的声音中,择优而从,坚持宜粮则粮,宜菜则菜,宜林则林,宜鱼则鱼,宜垛则垛,宜荒则荒。
在城市改造拆迁中,我父亲到外地考察,听取专家和群众的意见,在改造中保护,在保护中改造,保护了古城墙和古街道。
我父亲喜欢中外名著,他多次给我们讲过,意识流小说《海浪》中所描绘的六个人物,而对同一片鸟鸣,伯纳德听到的是公鸡啼鸣,苏珊听到的是啾啾不止,而罗达却听见的是鸟儿啼鸣声在远去……这就是耳朵的选择。
我父亲临终前还嘱咐我们:多动动耳朵,多旋转耳朵,听真了,听清了,听对了。
标 杆
我儿子到上小学,我父亲才来,在烟花三月京城看望我们。‘我忙于工作,忙于应酬,很少管儿子,管儿子是我爱人的事,但我爱人太啰嗦,儿子反感,有抵触情绪,不服管。
我父亲来了几天,就发现我们管教儿子上存在很大问题。
我家住在一楼,门前有块小菜地。星期六,我父亲领着我和儿子,为黄瓜、豆角插杆子,搭架子。第二天早上,就看见幼嫩的藤蔓顺杆爬。
父亲问我,上小学管你了有没有?没有,我们整天在田里劳作,没有时间管,而你却用心学习,因为你知道,让你上学不容易,不好好学习,对不起父母。
关键在身教,立好标杆。
你白天工作,晚上去应酬,喝酒,打麻将,你知道儿子怎么想的?你爱人除了啰嗦外,就是玩手机,你爱人知道儿子怎么想的?
晚上,你们静下心来读书,陪儿子读书,试试效果如何?
我说服了我爱人,晚上尽量在家里读书。儿子见状,好甚奇怪,爸爸妈妈变了。
十天之后,我父亲领着我、我爱人和我儿子,站在小园子里,看黄瓜、豆角攀杆向上,已开出花朵。
我和我爱人明白了,标杆的作用;我儿子也明白了,怎样天天向上。
作者简介:吴岳华,《世界文学》签约作家,出版两部长篇小说:《东西》《双刃剑》。
出版寓言、随笔集三本:《儿童寓言宝典》《做人了吗》《家家都可以抱出个金娃娃》。
在中央和省市级报刊上发表短篇小说、微型小说、寓言、诗歌、歌词、随笔、散文近千篇(首)。
在天津、南京、浙江、宁夏、南通市等征歌中获得一、二、三等奖或入围奖。
发表小小说二百多篇(首),在全国征歌中,荣获一、二、三等奖,在中融保安杯全国微型小说征文中获得二等奖。
在冀东小小说环宇杯征文中获三等奖。
🍀🍀🍀🍀🍀🍀🍀🍀🍀🍀🍀🍀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942251831@qq.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