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魂永在,初心永恒——王培静小小说作品赏读
张家刚/文

王培静人高马大,身子骨里透着一股山东人的豪爽和军人的气概。
他的作品多以军旅生活为主,不论阅读他的作品还是与其交谈,总想起一句歌词:人间一股英雄气在驰骋纵横!
某名家有观点:文学的目的永远在于揭露和批判,不在于歌颂和粉饰太平。我持反对态度。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唐朝诗人白居易提出的响亮口号。“文章合为时而著”既是古训,又是历代文人赋予历史使命感的一种集中概括。“为时而著”的“时”,即时代之意也。“为时而著”,对于读书人而言,它意味着自己对时代的一种关注,对现实社会的一种关切,对改造社会、促进社会进步的一种责任和使命。古往今来,做到“为时而著”的虽不乏其人,但可以肯定地说,更多的是虽有“为时而著”之心,却未必有真正的“为时而著”之“文”。
1949年建国初期,我们的大批文学工作者,以密集的文学作品数量真正实现了文章合为时而著。《谁是最可爱的人》《欧阳海之歌》《红岩》等等。我们这代人是阅读革命历史题材故事文学作品长大的,对革命先烈、英雄模范人物有天然的崇拜心理,挥之不去,铭刻在心。
那些为国捐躯的人,那些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而拼过命的人,那些“两弹一星科学家元勋”等等,为什么不能歌颂?
揭露与批判,歌颂与赞美历来是文学的双重职责。哪有什么岁月静好,是有人在为我们负重前行。从某种意义上说,歌颂与赞美的份量更应该比重大些,才对得起这个好时代。
静心阅读王培静的作品,心情却是激荡亢奋的,他的作品纯朴而厚重,倾心讴歌革命英雄事迹,人民利益至上,为时而作,为民而歌。军魂永在,初心永恒。
军魂是指军人的精神、信仰和灵魂,是军队的灵魂和核心。
军魂代表着军人的荣誉感和使命感,更代表着军人的忠诚和奉献精神。军魂是肩负着保家卫国的重任和使命,是心系人民群众的安危与和平,是随时准备牺牲自己,为国捐躯的英雄气概,是永远冲锋在前,用血肉之躯筑成的不朽长城。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在中国共产党绝对领导下的无产阶级人民武装力量,是人民的子弟兵。军队的宗旨与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完全一致:全心全意为全国人民服务。
手握枪杆子的王培静与手握笔杆子的王培静是知行合一的。在不同的领域认知和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的宗旨,初心永恒!

王培静数十年孜孜以求地在文学道路上求索,勤奋写作。特别是在小小说时代新文体上学业有成,发表千余篇作品,屡屡获奖,成为名家大家。作为北京小小说沙龙学会的会长,带领一个数量可观的群体,群策群力,为中国小小说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可贺可敬。
在谈到小小说创作体会时,王会长有以下论述,深刻而又切中要害:
“小小说因其篇幅短小、轻松幽默和结尾意外而见长,它能滋润心灵,启迪人生。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小小说这种文学样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欢,好像是一夜之间,这个文学新品种应运而生迎来了繁荣的春天,郁郁葱葱的繁茂起来。在小小说创作中,立意相当重要,就像写诗要有诗眼。一篇小小说,有一个好的故事核,设置两三个情节,加上精彩的细节就能站得住了。好的小小说,不要写的太满太实,要给读者留下回味的余地和想象的空间。”
纵观王培静的系列作品,几乎所有的作品立意都凝结着精神、信仰、初心,军魂是溶入骨髓的美好良知灵魂,弘扬的是真善美,鞭挞的是假恶丑。
军人戍边保家卫国,可歌可泣的事迹举不胜举。《编外女兵》却选择了一位随母亲探亲的五岁女孩因大雪封山有病不能下山就医身亡的故事。
把美好的事物打碎了给我们看,是个悲剧。与其说是悲来不如说是喜。有价值的毁灭走向崇高是个重要的美学理念。每当我们走进歌乐山白公馆、渣滓洞都会为共和国年龄最小的烈士“小萝卜头”致敬!
读《编外女兵》同样会向五岁女孩程菲菲敬礼!当看到连队点名时,全体战士齐声喊“到”时,泪水夺眶而出。小女孩菲菲不是烈士,她只能安葬在格尔木烈士陵园外的角落里,但凡是有战士进城或出差路过时都会买些好吃好玩的去看看她,视她为亲密的文艺兵战友!尽管她这个编外女兵的兵龄只有六天。
菲菲小战友曾给长年驻守在昆仑雪域高原的战士们带来过欢乐,战士们永远怀念她!
苔米虽小要学牡丹开。军功章上不仅有军嫂的一半也有小菲菲的一份子。
军旅作品不太好写,易落入高大全的俗套。《军魂》写的却是军人也是人,也会有儿女情长,实际困难,思想波动。带过谢连长的石主任,并没有讲大道理,只是要求他站好最后一班岗,明年让他转业。谢连长重拾精神,那个争强好胜的连长又回来了。一年后,谢连长没有走,直到干到了军长也没有走。为救新兵而英勇牺牲的石主任把军魂不仅留给了谢连长,也留给了所有的官兵。“若有战,召必回!”是所有军人的军魂精神体现。
王培静的作品很注意故事核的选取,几乎所有的故事核都有正能量精神感召的力量。《战神》《最美女兵》《女兵的秘密》《尊严》《将军的爱情》《退伍军人亚强》《一碗泉》等等,阅读感是亢奋的,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人故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作为也曾穿过军装的一名读者,大有读罢作品上疆场,义无反顾,英勇无畏、无悔之豪迈感。
王培静的作品如人品,爱憎分明。我有一个人观点:仅有好的人品,未必能写出好的作品,但没有好的人品,一定写不出好的作品。这也是每次参加小小说活动,总喜欢往他身边凑,哪怕仅是喝喝酒,聊聊天。人以类聚,物以群分。我想是这个理。
王培静的作品看似缺乏华彩,其实在朴实的文笔后面却是力透纸背的功力。他十分注意叙述语句的节奏,如一首优美的歌曲,主歌副歌,主旋副旋,衔接都很顺滑、自然亲切,琅琅上口。正叙、插叙、逆叙得心应手,结构天成。在细节的把控上,恰到好处。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家书》里的老马,等到盼到的却是不会写字老婆的十四个字“大山,娃很好,我想和你睡觉。娃他妈。”你让不识字不会写字的娃他妈写什么高尚或风花雪夜的情话?这十四个字,多一字则多,少一字则少。精准而又贴切。
《一碗泉》里被救的南方兵,后来的营长有句名言:这儿的土地再贫瘠,环境再艰苦,也是我们祖国的土地,也需要有人来守卫。男子汉可以流血流汗,但绝不流泪。家国情怀感天动地。
《战神》里的英雄刘飞,驾驶着完成任务的飞机“像喝醉了酒似的忽上忽下,忽左忽右,飞机发出的轰鸣声尖厉又刺耳,极不正常,大家的心一下子都提到了嗓子眼。”
“这哪是飞机,几乎就是一团废铁。人们用东西撬门撬不开,从一个大点的窟窿钻进去,发现飞行员刘飞身上全是弹孔,他身上、脸上的血都凝固了。他的双手紧握着操纵杆任怎么弄也掰不开……后来,只好让那个飞机操纵杆随他一起下葬了。”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志愿军钢铁意志对武装到牙齿敌人钢铁的胜利。
写一手好字的人多如牛毛,写一段好文字的人凤毛麟角。王培静是会写能写大段整篇好文字的人。难能可贵!

小小说从写作艺术的角度讲“留白的艺术”“结尾的艺术”都是宝贵的经验之谈。王培静深谙此道。他的作品从不写全写满,而是给读者留下思考的空间。把作者与读者心灵的交融沟通留有余地空间是一种大智慧。读他的作品总有一种期盼:如何结尾?结尾如何?情理之中,意料之外。于无声处响惊雷是他的作品魅力四射之要点。
《父亲的眼光》父亲说:娟子,告诉你一件事情,别太吃惊,吕秘书长今天到我们那儿“报到”了。父亲是市监狱的一个普通警察。父亲身份加职业的眼光是独到的,父亲替女儿挑女婿的行为看似“霸道”却充满了爱护。
《散步》,三个老同学本亲如一家,满仓当了局长,隔阂了许多。“恒天说:老储要不当那个破局长多好,都退休了,我们还能一起散散步,说说笑笑的。邓原说:是呀,今天在他的追悼会上,我心里好难受。他原先身体比我俩都好,可现在比我俩都走得早。”振聋发聩!一个格局并不高尚,言行猥琐的人,早死是他的宿命。
《我有房子了》一位干了一辈子教师的老人走了。“给他换寿衣时,人们惊奇地发现,他的胸脯上出现几个字。看到那几个字,所有在场的人无不潸然泪下。儿子把这几个字让人做在了父亲的骨灰盒上。后又刻在了给父亲立的石碑上。这几个字是:我有房子了。周老师墓碑上的这几个字用红漆刷过,特别醒目,又特别刺眼。”居者有其屋,老教师的房子却是骨灰盒,墓穴。让老实人吃亏,欺负老实人,天良丧尽。
《一锅窝头的故事》结尾只有一句话:锅里蒸着的是一锅用黄泥做成的窝头。把一九四二年那场天灾人祸描述的惨绝人寰,肝肠断裂。
“把艺术的击打力放在最后,彰显的是作者的境界、气度与智慧量级”。
王培静是个在中国小小说界有极高声望的大家,我与他的交往是一个作家与一个普通读者的心灵之约。在我的心目中,他是一个“人民作家”的代表化身。作为一个文学作品消遣者,消费者,选择什么,喜欢什么是我们的权利!任何人不可剥夺!
我与王培静过去算是穿过军装的“战友”,今天在小小说这块文学阵地上,我们是志同道合信仰坚定的守护者,军魂永在,初心永恒!
作家简介:张家刚,笔名:鸟语。一个热爱小小说事业的读者。2018年参加金麻雀作家班学习,有作品入选《小小说选刊》等期刊、报纸,入选山东、江苏中高学校阅读、试卷,连续三年入选《当代中国作品(小小说)》是《金麻雀网刊》《河南文学》签约作家,获2018年《金麻雀网刊》优秀作家奖。创办首个《鸟语赏读》AI技术微信公众号。

王培静,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全国小小说组织联盟副主席、北京小小说沙龙会长。2009年《谁不愿做只飞翔的鸟》获冰心图书奖,2012年散文《父母心》获第五届全国冰心散文奖,2015年获第七届金麻雀奖,2006年至2011年获中国年度四届微型小说一等奖。作品共百余次在军内外获奖。有三百余篇作品被《小说选刊》《读者》《作家文摘》《青年博览》《小小说选刊》等报刊选载。有二百余篇作品入选《读者最喜欢的散文100篇》《中国新文学大系·微型小说卷》《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精选》(中英文对照)等选本。在国外的《澳州彩虹鹦》《国际日报》《世界日报》等报刊发表作品100多篇。作品被译成英、日等国外文字。作品《我有房子了》《长吻的魔力》《军礼》《编外女兵》等分别入选安徽、广东、江西、浙江、江苏、山东、河北等百余所初、高中的试卷或高考模拟试题。
主编、参与主编《2005中国军旅精短小说年选》《相约名家·冰心奖获奖作家作品精选》(30本)《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家经典文集》(15本)等文学作品选集二百多部。
出版有作品集《军魂》《替我叫他一声哥》《寻找英雄》《编外女兵》《谁不愿做只飞翔的鸟》《一双离家出走的皮鞋》《从心底打捞出的时光》等21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