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如其芳,越空而闻
一一从对芳闻的印象说起
文/东 来

勤奋飞翔。当我为18天的地中海之行写了18首诗而怡然自得时,芳闻女士一下子捧出20多首诗。本来觉得自己已经够勤快了,却还有人比我更勤奋。
我与芳闻是参加这次42届世界诗人大会认识的。之前在北京参加《大运河诗丛》研讨会,虽同时参会,并无接触。在北京飞罗马漫长的旅途中,我因疲劳而时常起来活动身体,而每次走到飞机尾部,都见芳闻手握小笔记本,靠在一侧写着什么,因为不熟并未搭话。回头看,这精彩而不俗的诗语都是出于她笔耕不辍的勤奋。记得哪个作家说过,什么是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天份,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她的《阿斯塔那》《波特瓦尔高原》就是在跨时空飞翔时经过中巴走廊和伊斯兰堡市上空,灵感喷发一挥而就的。芳闻在短时间里写下如此大量的诗歌,是因为她的勤奋。也就是她的勤奋,厚积薄发,成就了她的诗歌。
炫丽如诗。在中国诗歌代表团中,经常因服饰鲜艳吸引我们眼光的,一个是芳闻,另一个是海霞,因为她俩同为陕西诗人,来自长安诗都,她们的衣服有鲜明的唐服色彩,在我们乘坐“神曲”号游轮,在地中海中穿梭遨游时,芳闻的诗歌如同她艳丽的服饰,同样吸引我们的目光。她的《圣托里尼岛》和《葡萄酒》流光溢彩,充满炫丽的光影,让人享受诗的色彩的美丽。我与她、还有诗人龚璇,同为这届世界诗人大会授予的荣誉文学博士。那天,芳闻一身大龙刺绣的黄色唐裙,更是点亮了整个船舱会议室大厅。我理解,她对唐长安的热爱,更理解她对“一生为发光的文字疯魔”的理想,更钦佩她的审美与大气。
诗如其人。纵观芳闻20多首地中海诗抄,从每首诗的字里行间,无不折射出她诗歌的热情、奔放、优美和炫彩。她的《马耳他的马》和《西西里岛的猫》无不从司空见惯的日常生活场景中捕捉到了美好的诗意,用诗人敏锐的触角将之赋予意象,创造出令人心驰神往的宏阔深邃的时空意境。
我认为,诗人创作美好的诗句,天赋是肯定的,但重要的还有勤奋、对色彩的敏感、善于发现和捕捉,更重要的要有对生活和诗歌的热爱。我觉得,芳闻都已经具备了,而且会越写越好,让人如见其芳,见诗如闻。
(2023年11月1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