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少游是北宋著名词人,是继柳永之后婉约词派最具代表性的词人,被后世推为“一代词宗”,黄庭坚诗云:“东南淮海惟扬州,国士无双秦少游。”印象中的秦少游,是那个吟唱“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痴情才子,咏叹“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的悲情文人,何以被称作“无双国士”呢?只要读懂秦少游,这个疑问就会迎刃而解。

扬州大学刘勇刚教授最近推出的《少游故里话少游》是一部雅俗共赏、深入浅出的文化著作。这部书不仅有学术著作的严谨考证和客观批评,也有文学散文般的细腻笔触,画龙点睛的论词绝句,立体而真实地为我们介绍了秦少游,同时也为江淮的区域文化增色,勾勒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多样性。
作为北宋中期的当红词人,秦少游的婉约词可以说家喻户晓。《少游故里话少游》第三编重点品评秦少游的婉约词,本着知人论世的理念真实还原了诸多经典词作的创作背景和动态过程,令读者能够直观而立体地了解这位婉约词宗:他词由心生,他为女性代言,至情至性。
秦少游的词何以历经岁月的淘漉,依旧被奉为经典呢?想必与其“词心”是分不开的。刘教授于书中题诗:“直把词心抒入骨,春来拭遍玉梨痕。”他指出,“少游有一颗词心,他的词是从心灵深处流淌出来的。”秦少游《淮海居士长短句》主要有爱情与贬谪两大题材,无论是爱情的缠绵与相思,还是贬谪的惆怅与失意,都是其真情流露,虽然清丽婉约却具有动人心魄的力量。
《少游故里话少游》包括了刘教授在少游词研究中的一些独到学术成果,本着丰厚的诗词学养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他以比较轻松、通俗的文字阐述了学术见解,论证过程中兼顾批评与考证、理性与感性。
一般的才子、文人自然不能称之为“国士”,秦少游的文学才华固然负一代盛名,但他的经纬之才并不为人们所熟知。其实,秦少游的创作独树一帜,他更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政论家。
如此一位德才卓绝、心系苍生的秦少游,被称为“一流才子,无双国士”,当之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