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海“干货”讲课的魅力
11月13日,王海再次走进西北大学,为省作协会员培训班讲课,他幽默而有激情的讲课,讲得都是“干货”。他的“干货”把很多同学听哭了,在当下的文学活动中,什么样的故事,怎样的授课内容,能让作家如此感动!
“读名著,只是丰富了我们的视野,学会了几种创作的方法。学车,理论课学的再好,不会成为司机,司机是跑出来,飞行员是飞出来的,要踩出一条独特的捷径,表现自我的创作之路,需要独立、清醒的探索精神。”他说:“在一次纪念5:23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的会上,我讲了咸阳文学创作的4个现状和缺失,曾引起很多作家的共鸣。我想这4个现状和缺失,对你们也会有启示和感悟的:语言需要美化,人物缺少硬度,情节故事平淡无奇,文学精神的缺陷……”,作家们聚精会神,生怕漏掉一句话,这时,地上掉下一颗针也能听得见。他讲朱子清的《背影》、钱钟书的《围城》、平凹主席的《商州三录》。他讲文学语言美化表现的几种形式:朴素淡雅是一种美,绚烂诗意是一种美;阴柔婉约是一种美,阳刚硬砺是一种美;清新明丽是一种美;雄浑沉稳是一种美......。
学员们简直听迷了。
他以自己的创作经验,畅谈创作的得与失,关于小说的硬度,文学精神的缺失,他说:我们现在的有些作品中,能够让我们记得住的人物形象毕竟太少了,能够影响我们的生活人物形象更是少得可怜,因为他们忽略了小说传统的审美,那就是对人物形象和精神的塑造。
课间休息,学员们把他围在中间加微信,提问题谈感想。有学员们感慨地说,我是流着眼泪听你讲课的,你讲的故事太感人了,你的讲课很实用,这是一次真正的创作培训。
课间休息结束了,学员们迅速回到座位,期待着王海主席的精彩讲课。
他说文学的魅力在于勇于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好的文学作品会重新唤起人们对那些美好东西的绵绵情意和牵挂,甚至狂热的爱恋 。那么什么是文学的灵感呢?文学的捷径在哪里?写你熟悉的人和事;背靠影响了几代人,整天纠结着你的地域文化;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感受生活的艰难和痛苦,幸福和快乐,你一定会成功!

王海曾和王蒙一起讲课,和莫言一起讲课,和平凹主席一起讲课,他不愧当过航空教官。他讲课紧抓重点,有条理,有逻辑,针针扎在脉络上,句句点在创作的穴位上,每个人都觉得他在说自己,每个人都觉有一种大彻大悟。
这就是王海讲课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