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不说俺家乡好||别样的家乡
编者按:为深入实施全市“万人下乡、千村提升”工程,讲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济南故事”,强化典型示范,树立正确导向,凝聚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近日,中共济南市委组织部、济南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开展“谁不说家乡好”——泉城乡村振兴作家行活动,动员广大作家深入乡村一线,深挖鲜活事例,创作优秀作品,从不同角度展现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凝心聚力、齐心协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动场景,努力在全市营造关心乡村、支持乡村、振兴乡村的浓厚氛围。从今天起,“都市头条·济南头条”特设“谁不说俺家乡好”专栏,陆续推出作家们的优秀作品,以飨读者。

别样的家乡
文/方远
本文已于2023年11月12日发表于《大众日报》“丰收”文学副刊

那天,从家乡莱州回到济南,就急匆匆地赶往南部山区,参加“谁不说俺家乡好”作家行活动。想想挺有趣,我竟然有两个家乡,生在济南,长在莱州,工作后在两地间不停地奔跑,倒也乐此不疲。
一个家乡有波澜壮阔的大海,另一个家乡有绵延不断的群山,从一望无际到层峦叠嶂,巨大的反差让我一时难以适应,而别样的家乡又让我兴奋异常。
济南的南部山区村落密布,我选择在柳埠镇泥淤泉东村驻足,这是因为,这里有古槐,有名泉,也有红色革命基地,而且,幽幽山谷里从来就不乏栩栩如生而引人入胜的民间传奇故事。
槐是唐槐,有1300多年的树龄。泉是自然是泥淤泉,为济南72名泉之一。唐槐依泥淤泉而生,先有泉而后有槐当是肯定的了。
那么,就先说泉。
泥淤泉,顾名思义,泥沙常常淤塞泉眼,屡挖屡淤,淤而再挖,如此周而复始。其实,泥淤泉原名印度泉。相传在唐朝末年,村里来了九位印度高僧。修行得炉火纯青,自然慧眼识珠,高僧们发现这是块风水宝地,便安营扎寨,传授佛法。未曾想,此后大旱三年,树木枯死,庄稼颗粒无收,从而饿殍遍地,村民们只得背井离乡。佛家慈悲为怀,高僧们决意挖井以拯救百姓。水源找到了,却没有掘井工具,高僧们便以头掘井。九位高僧先后以头撞地,相继埙命。上苍有眼,第九位高僧撞地后,终于撞出一股清泉。有了泉水便有了生命,犹如枯木逢春,村民们从此安心地繁衍生息,一代又一代。因此,清代郝植恭在《七十二泉记》中称之为“印度泉”。村民们心怀悲伤地将高僧们掩埋在泉边,又在西北50米处建造了雕梁画栋的庙宇“九圣堂”,以纪念并缅怀普度众生的高僧们。

实际上,关于印度泉有多种说法,比方,九位高僧不是撞地而死,而是无水缺食又日夜掘井累死的。民间故事多有传奇色彩,不必深究,后人们口口相传,抱着感恩的心态使故事更加曲曲折折,动人心魄,当是情有可原。施仁布德,知恩图报,诸如此类正能量的信息传递使这个民间故事更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坐在泉边的石案前,听罢村民关于泥淤泉的生动讲述,我品味着由泉水沏成的酸枣芽茶,目光便不由自主地落在了千年唐槐上。
北国多槐树,而古槐大多被称为唐槐,或许,这是唐代皇帝喜欢槐树的缘故。遥想当年,长安城大道旁的槐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在唐高宗李治与唐玄宗李隆基各率文武百官泰山封禅的时候,同样在泰山上栽下了大量的槐树。
上行下孝,唐人种槐蔚成风气,那么,在泰山山脉北麓的泥淤泉畔有槐树茁壮成长便不足为奇了。星移斗转,岁月如梭,如今,一千多年过去,这棵唐槐历经火烧及腐朽已成空心状。树皮斑驳,枝条盘虬,却也生机勃勃,遮天蔽日。

千年唐槐历尽沧桑而巍然屹立,这是它的幸运,也是泥淤泉东村人的幸运。它与泥淤泉及村民们相依相伴,共同见证着时代的变迁与社会的进步。

泥淤泉东村坐落于崇山峻岭之中,绵延不断的群山为天然屏障,易守难攻,是革命战争年代的红色堡垒。在距泥淤泉不远的地方,有一处拙朴的老式四合院。抗战胜利后,为适应新的形势,中共山东省委和中共济南市委、市政府都曾在泥淤泉东村设立办公场所。1946年8月,中共济南市委进驻此院,成立了济南市委指挥部,为济南的解放做出了重大贡献。
如果说坚韧不拔的千年唐槐是泥淤泉东村的精神支柱,那么,清澈见底的泥淤泉便是村子的灵魂了。
傍晚时分,我在村里悠然漫步。这时正有夕阳似火,云雾笼罩着山脊,如梦似幻。抬眼望去,风格迥异的民宿身披晚霞,星罗棋布,展示着独特的美丽,宛然人间仙境。赏泉,听泉,远离城市的喧嚣,尽情享受大自然的馈赠,好不惬意。生活需要亲情,那么,带一家老小,在民宿小院里暂住,自己动手做一桌乡间美味,又何尝不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有山有泉有故事,这是泥淤泉东村宝贵的文化和旅游资源,将民宿发展与乡村振兴相结合,打造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为村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利。
白天看美景,夜晚观星星,路边有泉水汩汩流淌,不由得令我想起了另一个家乡莱州的潮汐声。
一座座青山紧相连,一朵朵白云绕山间……蓦然间,民宿里有女童的歌声传来,宛转悠扬,在山谷里回响,犹如天籁之音。
谁不说俺家乡好,毫无疑问,这是中国人的共同心声。对我而言,别样的家乡自然也不能是个例外。
作家简介

山东莱州人,生于济南,资深报人,中国作协会员。1985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已发表小说、散文等近五百万字,多篇作品被报刊转载、连载,收入各种选本及年选。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大河入海流》《大船队》《坠落的天使》等五部,小说集《寻找情人》,中篇小说《神龟出没》、《门缝儿里的爱情》等二十余部。长篇小说《大河入海流》《大船队》先后入选中国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项目和作家定点深入生活扶持项目、长篇报告文学《光明路上追梦人》入选山东省作家协会重点扶持作品。曾获首届、四届山东省泰山文艺奖(文学创作奖)、泉城文艺奖(文学创作奖)、梁斌小说奖、山东省对外传播奖、济南文学奖、山东省新闻奖、山东省报纸副刊奖、济南市第六、九、十一届文艺精品工程奖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小说创作委员会委员。山东省散文学会特聘专家。济南日报报业集团舜网文学顾问。济南市首批签约作家。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军旅大校书法家书法宋忠厚独家销售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