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浪迹天涯路,冥冥感天时 987


文/三木秉凤诗文选
忆在青涩时
少狂懵懂余
流光悄然逝
恍惚若梦昔

浪迹天涯路
冥冥感天时
志盖寒窗苦
烛光拂弊席
孔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人文与自然之运行皆追求和谐共生,而纷争则是打破和谐的重要途径。道义与利益乃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两条主线!东方文化崇尚道义之和,西方文化崇尚利益之求,而人类纷争几乎皆源于利益之争,所以利益分配关乎天下兴亡之大,如何更加公平合理地分配利益、调节利益、保护利益,除了政策之外就是法律的价值体现之一。若在古时,法与律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法是名词,法是天地人文之规则与法则,而律是动词,是规范约束及惩戒之意,如自律律他,如果将“法”与“律”结合起来,就是以“法”之则来“律”管人事之争。由之可见,法的价值体现在规则的制定与完善上,而律的价值体现在依法执行的公开与公正上。价值是什么?价值是事物的内涵在外延上的体现与应用。人无弃人,物无废物,万事万象存在本身即是其价值体现,包括法律!法律的本质是什么?自古汲今主要有两种评价标准,一是政治评价即统治意志说,法律是维持国家统治的工具;二是社会规则说,即法律确立了人与人之间的权利义务标准。国家说与社会说作为一对矛盾,从不同角度对法律价值作出评判,国家希望用最小成本管理主宰社会,社会则希望国家在利益分配上主持公平正义。

中国传统治国采取了“德主刑辅”原则,即人治与法治并用,所以中国传统政治文明至少包括政德文明与法治文明两个部分,而传统法律文明从国家角度又是政治文明的一种主要辅助手段,但其重要性逐渐在当前人类社会发展中突显。如果用现代视角去观察世界历史与现实,我们就会发现世界主要由三大文明区构成,即欧美的基督文明区、地中海核心区的伊斯兰文明区以及中国为核心的东亚文明区。而中华文明是当今世界唯一正在延续着的古老文明,考察现有文字记载,中华文明当已存在五千余年以上,而我们的法律制度仅仅存在二千余年,在春秋战国时期法家思想尚未诞生之前的几千年里,中国从三皇五帝一直至夏商周三朝,其实并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法律构建。
如果回溯3800年前,当西亚伊斯兰文明区出现成文法《汉谟拉比大法典》时,中国尚处于夏朝的末期,当2500前《罗马法》兴起时,中国的法家代表人物正参与诸子百家的思想大辩论的“百家争鸣”时代,当时中国还处于“以德配天”的礼治时代。试想在一个没有法律构建的古老文明国度里,我们这个民族靠什么在传承一个古老且悠远的太极文明?答案是很简单,就是依靠道义!
自从秦朝采用法家思想一统天下且通过严刑峻法治国以来,“法治”开始走向中国历史舞台,虽然秦之法治并非现代意义之法治,但中华法系的基本特点却已若隐若显。世界各大法系皆有宗教的影子,而唯独中华法系却与族规宗法相连。人治是中华传统法系中最难以割去的东西,中国自夏朝开始就是一个家天下的国家,无论如何发展完善法制都离不开宗法人治的影子,中国二千余年的封建社会其治理体系可以用“德主刑辅”来概纳,即以德治为要主,以刑治为辅助,这种世界独一无双的双治体系一直延续到清末光绪时代的“戊戌变法”。

从历史上看,中华法系的主要特点就是德法合一、礼法合一、民刑合一、国法与宗法合一、实体与程序合一、行政与司法诸权合一等。中国文化崇尚道统,且一以贯之,“大一统”是东方文化对法律文化影响至深的典型体现。中华法系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曾为中华民族的安邦定国生生不息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世界唯一传承着的古老文明承担着保驾护航的重任,无论中华法系有多少先天不足,它对中华民族以及东亚文明作出的贡献却无法否认,中国传统诉讼价值的体现就是中华法系的作用所向,中华文明中的忠信孝悌之道就隐藏在以家为核心的文明传承之中。
东西方文化的差距也导致了法律文明的表现不同。文明没有优劣,文化没有上下,民族没有高低,适合本地域国情民情的东西就是最好的存在状态。西方文明强调个体的自由与发展,东方文明更注重集体和谐以及民族共同利益,这也是中华民族从一个黄河部落演化成五十六个民族大家庭的主要原因,这些传统文明中所携带的传统法律精神会在当今的法律价值取向中逐渐突显。如中国法治建设的与西方法治建设的不同点就在于“中国坚持了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路线”。其实法律就是调整利益冲突的工具,如何让国家意志、人民意志与社会不同利益之间寻求最大公约数,这会让未来法律制定与法律执行的价值体现渐渐取向中道,在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征程中将国家利益、人民利益与社会各阶层不同利益诉求经过精准调节做到全社会长期和谐共荣,这也就实现了法律的最终价值,正如孔子所言“必也使无讼乎”。


三木秉凤老师带着一支草根文人组成的编辑团队在征文领域走过了六年,在这充满传奇色彩的17届征文中,每个获奖者的奖金都来自他个人倾囊相授,而他又是为了什么?为了中华文化的复兴与繁荣,这是中国文人践行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的真实写照。在利益至上物欲横流的的世界大背景下,在道德滑坡与诚信迨丧的今天,三木秉凤老师能带领一支网络文化团队,无畏艰险,逆袭而上,只为文化发声,只为文化复兴,只为文化昌盛,同时又让更多的征文者,能在中华5000年的文明沃土与文脉传承中,感受作为炎黄子孙的骄傲与伟岸,以身作则去弘扬正能正量,传播优秀文化,启迪宇宙智慧,这就是大爱无疆的中华文人典型代表!


【三木秉凤世界大同文化传媒】由三木秉凤先生创建。三木秉凤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世界古典哲学,及战略学爱好者。
在中央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为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民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三木秉凤团队于2017年 2月正式创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这支网络文化队伍。该团队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初衷,与中央同频,与民族共振,以文化自信促文化复兴,以文化复兴促文化繁荣,以文化繁荣促文化大同,以文化大同促世界大同。
自建队以来,不断吸引全国各地共识之士加入团队,现已有二十多位主编老师,文章发布于新华网、搜狐网、腾讯微博、新浪微博、都市头条等多家媒体。在此欢迎全国各界有识之士自愿加入,为这支文化队伍发展壮大,为中华文化光耀四方一起努力奋斗。
三木秉凤先生微信号:www1836307207。


编辑制作:烟雨蒙蒙(李安洁)


心语:愿与大同文化事业荣辱与共,传播大同文化事业是我的责任与义务,因为我是大同文化事业团队成员的一分子。
【个人简历】
烟雨蒙蒙(李安洁)生于1959年10月末已退休,黑龙江牡丹江人
喜欢狂热在文字的海洋里,遨游搏击。从2017以来曾经在多家平台发文1000多篇左右,热衷喜欢散文、诗歌、随笔、微说、小说等练笔泼墨,曾经多次荣获多家微平台参赛获奖荣誉。
热爱生活,爱旅游。最大的缺点,想事简单,太直性了。优点善良正直讲义气的我,有一颗感恩的心。
2021年2月29日晚上21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