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人看不见黑夜,因为有人燃烧生命把黑暗照亮!多少人看不到战火,因为有人日夜坚守誓死捍卫和平!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负重前行!哪有什么诗和远方,不过是有人守卫着家国和边防!在海拔5000多米、气温常年在零下30摄氏度的喀喇昆仑高原,每一座山、每一座达坂、每一座桥、每一条路,甚至每一块石头都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他们用热血与青春坚守“当兵就要当好兵”的初心,践行着“祖国山河一寸不能丢”的誓言。
《巍巍喀喇昆仑》这本书,书不厚,但拿在手中却感到分量很重。它用朴实的文笔再现了两位戍边英雄肖思远、王焯冉的故事。书中记录了两位英雄成长过程中的点滴细节。书的结构简单,独立成章,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书的主题一致,结构相同,其内容都用“童年故事”“成长故事”“追思追忆”这三部分构成。以小见大,细节感人,感情真挚,主题鲜明,图文并茂。
从黄河故道到西部边陲,参军前,阳光大男孩肖思远,为给家里减轻负担,暑期勤工俭学穿上保安服,给自己挣学费。毕业后,生活有很多种选择,他却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向往的军营。他在战地日记里写道:“我们就是祖国的界碑,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祖国的领土。”参军后的肖思远回乡探亲,用自己省吃俭用的津贴,给家里买了一辆新车,而他牺牲后仅有的两张银行卡,“一张余额201元,另一张余额23元”。
从厚土中原到喀喇昆仑。参军前,内敛男孩王焯冉,顶着40摄氏度高温默默为家里养殖场清理鸡粪。“闷葫芦”瞒着爸妈报名参军替父完成当兵的夙愿。参军后,王焯冉总给家里寄钱,让父母置办年货、给身体欠佳的奶奶买药。休假回家,父亲住院他全程陪护,把所有津贴都用于父亲的医疗费。
这本书还原了英雄日常生活中平凡而又真实的一面,带给我们更多的启示和激励。那段属于王焯冉和肖思远的成长时光里,浸润着古朴敦厚的中原之风,更发酵着英勇无畏的民族之魂。“丈夫身许国,私恩邈难顾。”那里荒无人烟,但叫中国,没国界线的地方,他们就是界碑,这份一等功太过沉重。英雄已逝,冬去春来,山河无恙。喀喇昆仑埋忠魂,敬意致英雄,敬他们的边关岁月。
(作者单位:重庆市大渡口区跃进村街道党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