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岁的时候读《边城》,我只是怅惘。于是,我抽身离开这个故事,忘记翠翠,忘记湘西这片清透玄妙的土地,继续潦草地涂抹自己的青春。
十几年后,挚友送我一册《边城》,我再读,却又是另一番滋味。我咂摸着青涩的滋味,陶醉于空远的意境。它带给我的不仅是美感和灵魂的净化,还有隐痛和浅浅的喜感——生命的有序与无常。
生命是有序的,《边城》里所描绘的乌托邦式的生活也是有序的,一切都那么井然。茶峒只是小镇,这个湘、川、黔三省交界的边城,在故事里却仿佛真正成了一个被时间遗忘的安静角落。一切都是那么慢、那么温和,热闹充满生气的小河街、画境里的吊脚楼、一生摆渡的老船夫……放眼望去,远处江水接天,黛影重重,好似一幅悬挂天际间的水墨画。
水墨画里,翠翠的爱情,没有门第之见,也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天保和傩送的感情没有铺开,只是缓缓流淌在一次又一次求婚中。“为了住处两山多篁竹,翠色逼人而来……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从始至终,他们把翠翠当成人世间最美好的水晶,小心翼翼地去追求。他们没有争斗,没有逼迫,没有恃强凌弱,一如吊脚楼下静静流淌的河水,那么克制、那么温润。
生命又是无常的,对于下一刻,我们是未知的。
这座小城,美如诗,却逃不过生活的真实。一个暴雨的夜晚,象征生活信仰的白塔轰然倒塌,与翠翠朝夕相伴的爷爷猝然长逝,原本翠翠被爱情荡起涟漪的生活突然黯然失色。那个曾经“不要碾坊,心仪渡船”的男子也因为哥哥的死,把世事无常留给这个纯净的少女,就连那条相依为命的渡船也不见了踪影。
后来,坍塌的白塔重新立起,徒留这个女子默然临水而望,“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当无风的时候,清江水如同一匹翠色的绸缎,只有边城姑娘才可能欣赏到这最美的嫁妆。潺潺沅水,流动不息,带来寂寞。
人的离散、生与死、梦境与等待,都漂浮于水上。
沈从文用一条渡船载着一个少女的梦,又用一座城锁住她的命运,用一朵虎耳草囚禁了她的爱情。我想,如果翠翠不用沉默去对抗命运,这会不会又是另一个故事?
尘埃落定,要么接受,要么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