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看了电影《长安三万里》,影片中“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高适、“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李白、“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杜甫,让我重温了“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于是我重读《唐诗宋词元曲·唐诗卷》。此书向我们展示了唐朝诗人的魅力和大唐盛景,这是独属于中国人的浪漫。

《唐诗宋词元曲·唐诗卷》
书中我最喜欢的一首诗,便是“孤篇盖全唐”的《春江花月夜》。作者张若虚,与贺知章、张旭、包融齐名,并称“吴中四士”。记得大学语文课课程安排在晚上,我靠窗而坐,望着窗外的明月,听老师讲“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仿佛自己真的置身江边,一轮明月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轻柔地晃动,一阵接着一阵,直到天际。老师说“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一个如此短暂的生命却在恒久的月亮面前,询问谁是第一个被月光照耀的人?这可说是对宇宙人生真理的探求,不可谓不深刻。“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月光照在梳妆台上,思妇坐在窗边向月亮许愿,发出“此时相忘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的祈盼,诗人用春花、江水、月夜表达相思之情。
说起唐诗,不能不读的就是“谪仙人”李白,读青莲居士就是一场豪放的侠客行。年少时,他辞亲远游,到峨眉山曰“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至天门山,他说“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还”;在黄鹤楼,他说“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在长安时,他说“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遂失圣宠;后遇赦重获自由,早发白帝城,他说“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他的一生,尽体现着“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洒脱。
另一位令我着迷的诗人是王维。他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秋天山谷的清幽,“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有山涧中的鸟鸣声,“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有入木三分的相思情,“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有入世的得意,“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有出世的探求,“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诗人用细腻的笔触,从自然景色的变幻着手,让我们思考人生的须臾、叩问生死的哲理。
手捧《唐诗卷》,我仿佛重回那个盛世。“歌舞升平民安泰,夜不闭户无盗失。路不拾遗人心善,诗文换酒有价值。”如今,我们仍能在那些浩瀚的诗词中汲取营养,让我们灿烂的传统文化持续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