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辉祥,上海浦东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原上海第二幼儿师范学校副校长,后辞职经商,现供职于上海安保电气实业有限公司。1978年起在《上海文学》发表处女作,至今已发表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约约600多万字,《感悟是金》、《心韵》、《悠悠浦东情》等散文集10本,《盗宝的情人》、《七彩情缘》等中短篇小说3部,长篇小说《钱途》、《隐私》、《灿途》、巜金浦三部曲》等8部。作品多次获奖,并被多种书刊报纸转载。
小说对楚福临和景梦喜
的聚焦与发酵
——评作家倪辉祥的长篇小说《殊途恩怨》
今 音
《殊途恩怨》这部长篇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这时候,认识长篇小说的思路需要再一次发生变化,它就是这部小说的聚焦性。它就像照相机聚焦镜头的道理一样,好比在小说中所要对准的物体是什么?而在这部小说里,聚焦对准的不是人物却是物体性事。
楚福临的包办婚姻的性事不佳而导致其心情不悦搬出去住,而景梦喜却对其小妈作主动出击一直到最后拿下。从人物灵魂的角度去对比,是小妈主动委身于景梦喜,而这样的艳福却轮不到楚福临的身上。难道楚福临的人品不如景梦喜?恰恰相反。小说从观念的禁锢和自由所带来的后果,结构了楚福临和景梦喜。
这两者相比,楚福临的被动和压抑,是来自于对父母的听命。而景梦喜胆大妄为,连和小妈偷情的事都敢为。也有人讲,这是大逆不道。而景梦喜却做了。这是在逆所谓的道而为。如果按照有所为和有所不为的道理来规范。
那么,楚福临这么好的一个人,却偏会在性事上栽根斗,当然,景梦喜也在栽跟斗,但是,两个人栽的方式不一样,如果要作选择的话,这将会是一个十分活跃的话题,能够把人带到沟里,也可以领人登上巅峰。这就是小说的魅力所在。
其中有没有原因和道理,读者也会对此各执一词。这是小说所需要看到的争鸣效果。期待出现。这也是小说内涵尽露在外的一个现象,需要有人去识它。相信有慧眼,也会出现拙眼。这是站在小说是否具有可读性的一面在评估。
比如,评估景梦喜在处理情事上的奔放与风险。结果,景梦喜出事了,他抛下小戏妈,只身出逃,好歹碰到同窗楚福临心善将其收留。于是,我发现了小说在开篇的性事聚焦。这也是一个小说核。
性事聚焦可以作为一个关注点。第二个关注点是邂逅抒怀。景梦喜落难了,前来投奔其同学楚福临。像这样的例子有它的历史性价值和当代的意义所在。这样讲的目的和道理就在于此现象的传承方式,其特征是历史悠久。小说既然要写到社会人之间的交往,那就势必也要涉及到一些带有自然属性的人物。比如,第三章写到了一个羊肉馆老板姓舒。
这个人物有点神秘,经常在楚福临的药房买一些药品,这时候小说的背景是放到了一个抗日战争的这样一个氛围当中,于是,对舒老板这个人物的身份揣测,也就构成了这部小说所具有的可读性的程度。
尤其在当今网络小说日益兴旺的情况下,传统的纯文学如何在社会上占有一席之地,对这部书也有一个考量。比如,考量小说内涵的被接受;考量小说所拥有的各学科知识的占据量;考量小说人物从历史到当今的延续和反复的形式与比例等。
这时候会发现,景梦喜、楚福临、舒正悦这三个人物,已经在无意当中形成了一个三角形关系,也有人可能会说这个关系是一个闭环写法。它的自然生成和去刻意,是小说章节的娓娓道来,这一点,已经在小说开篇的三个章节里面非常清晰。
小说将景梦喜这个人物归于自然的和客观的人性描写,颠覆了当代人对正人君子的认识。这也是小说基本上和政治相对保持一定距离的区别,比如,结合景梦喜这个人物的所作所为,包括小说为其刻画的所想与所思。不能简单用好人和坏人去对待和作区别。长篇小说如果抽掉其中的性事描写,这本书基本上也就废掉了,因为它废掉的是一个人对精神生活追求的渴望与生命价值。
小说作者:倪辉祥
荣誉顾问:关敏仪 然空 萧潇 秋秋 胡晶清 施国标
评论:今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