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见雁南飞
文/杜先锋
我爱绿色,每见蓊蓊郁郁的景色便心动不已。已过寒露节气,早晨起来,望见窗外的法桐仍生机盎然的,想起那秋风扫落叶,摧枯拉朽的严峻,不由生起几分忧郁。这青翠还有几日?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睹物思人,又想起姥姥。
农业学大寨年代,耕耘过春生、夏长、秋收的姥姥,未来得及冬藏,在深秋季走完了她的人生路程。从此,姥姥的影像便刻印在我大脑中,定格在我内心深处,永远也抹不去。
那天夜,我梦见姥姥驾着大雁向南天飞去,便撕心裂肺地哭喊,“姥姥,别走!”。姥姥置之不理,我愈加声嘶力竭,边哭边没命地追赶。追着,追着,梦醒了。第二天午时,传来姥姥去世的噩耗,谶梦成真!她有信奉耶稣、地主身份两条错误,是挨批斗时被人踹到台下摔伤,未得到及时医治,伤情恶化,不治身亡的。
姥姥曾有两段婚姻。第一任丈夫,是我的姥爷,民国政府官员,英年早逝;改嫁到一个地主家庭不久,男人也夭亡了,未生子嗣,只落得个“地主婆”身份。命运多舛,孤寂终生。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虽然命运坎坷,姥姥却一直追求着光明,追逐着希望。因为太姥爷是位老中医,姥姥自幼聪明好学,耳濡目染中学到很多中医医术。乡亲们有个头疼脑热都乐于找她把脉问诊。姥姥则细心周到地为人义务诊治。长此以往,竟治好了不少小病小灾。她读过私塾,在她那一代人中算得上文化人,对于农村祭祀、婚丧嫁娶等方面的礼仪驾轻就熟。街坊们家里有个大事小情的,首选聘她理事。她也不辜负请托人的期望,每每把事情办得既节约又风光。老人家手巧心灵的,常帮人做些皮袄皮裤之类的衣物。这是些既费心又耗力的事情,很辛苦。她始终孜孜不倦,乐此不疲,所谓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也。如此的善行贤德,很受人们的推崇和爱戴,按照伦理,应该得到很好的报应。然而,世态炎凉,世事无常,她终究还是被那场暴风骤雨湮灭了,适逢秋风扫落叶季。
由于特殊缘分,在弟兄姊妹中,我格外依恋姥姥。儿时的我体弱多病,受到姥姥百般呵护。两岁那年初冬,我因病濒危,大人们都认为不行了,准备送村外乱葬岗子去。老人家正巧赶到,从父亲手里将我夺下,一番号脉、掐人中等诊疗之后,解开衣襟裹进怀里,跪在一张画像前,虔敬地祈祷。足足一个时辰,我竟奇迹般地哭出了声!
生活困难时期,姥姥救济了我们全家。她凭挣工分养活自己,粮食有些节余;帮乡亲们做事时,受益人出于感恩,往往招待吃饭,还馈赠些许吃的用的。老人舍不得享用,点滴积攒起来。每当我们揭不开锅、穿不上衣的时候,总有姥姥送来粮食衣物,及时雨一般;有时也安排人去她家讨取。那是从牙缝里省下来的,浸润着辛劳和汗水!
去姥姥家是件美差,因为能吃上饺子。小孩贪吃,我总是抢着去。一次姥姥盛上饺子,边纺棉花边看着我吃。我狼吞虎咽地,一会儿,竟将一锅饺子全吃光了。姥姥只好喝汤,就咸菜嚼地瓜面窝头,眼里浸着泪花心疼地念叨,“怎么把孩子饿成这个样?”
生活虽苦,与姥姥一起的日子却是美好的。姥姥院里有棵梧桐树,枝叶茂密,郁郁葱葱的,树冠把不大的院子覆盖了大半。夏日晚上,躺在树下席子上,欣赏着月亮透过树叶洒下的斑驳光影,听着姥姥讲嫦娥奔月的故事,伴着姥姥驱蚊蝇扇子的丝丝凉风,慢慢地进入梦乡……如今,那蓊郁不再,姥姥逝去,但每逢忆起那些日子,总是甜滋滋的。
从姥姥家回我家要跨一个水库大桥,桥面很窄且很低,两边没有护栏。满漕时水几乎要漫过桥面,刮风天,浪花溅到桥面,路面常常泥泞不堪,行人一不留神会滑落到水库里去,曾淹死过人。那年秋天,我去姥姥家取过冬衣物。怕出危险,姥姥颠着小脚,颤颤巍巍地一直把我送过大桥,离开时,谆谆地叮嘱,“累了就歇会儿,路上别贪玩,天黑前要到家”。过了水库,是一片杨树林,还未落叶,尚存几分葱茏。走出大老远,回头看看,姥姥的身影还在浓浓绿色中伫立着。深秋季节,已有几分潇潇寒意,我却觉得格外温暖。似乎觉得,那掩映在葱翠碧绿中的瘦小身影,愈来愈高,愈来愈大……
我曾写过一篇祭奠姥姥的韵文,但是,总觉得未能寄托思念。在这季节跨越的日子,心里又弥漫起深秋初冬的寒意与轻霾。其实,这是很自然的事情。一种情绪的袭来,不过是久藏于心,抑而未发的共情而已。姥姥的生命与我的生命有着密切交集。我爱她优秀的品格,高尚的风范以及慈爱的灵魂,所以对她心有戚戚,心存感恩。念兹在兹,历久弥新。
人终归都是要死的,这是最公平无二的天道。让有限的生命充满张力,不需做大官,发大财,活一百岁,而是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多做些增益于其他普通生命的善事。心存善念,必有善行;善念善行,天必佑之。
我深深地眷恋深秋这一抹绿色。
仰望天空,又见雁南飞。一群大雁出现在蓝天白云底下,一会儿排成“人”字,一会儿排成“一”字,极具组织纪律性,目标一致,一往无前。大雁南归,决不是惧怕冬日的寒冷,而是为了寻找春天的绿洲。我相信,姥姥在另一个世界里一定过得很幸福。
北雁南飞,终是归了。
癸卯年九月二十二

作者简介: 杜先锋,男,1963年12月生,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原山东省肥城市教体局党委副书记,一级主任科员。现任:山东省学校安全协会理事,山东省学校文化人才库成员,泰安市作家协会会员,肥城桃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肥子民歌协会顾问。擅长诗歌散文等文学创作,熟悉学校安全文化,经常巡回全省各地作学校安全报告。在《当代散文》《诗意人生》《泰安头条》等新闻媒体发表多篇散文诗歌等优秀作品,多次荣膺优秀作者等荣誉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