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径文学社作品(夕阳浅唱)
·
小村风景亦迷人
·
刘克勤
·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生活中,有人喜欢游览名山大川,有人钟情名刹古迹,我却偏爱山村风景或寄情于小桥流水。秋月里一个艳阳高照的日子,我又回到了故乡小村。漫步于村前田畴阡陌,欣赏小村风景,别有一番韵味。
和周围的村子相比,我居住的小山村其实并不小,三百多户人家,近两千人口。横贯村中央有条小河,河水从山间缓缓而下,将小村一分为二,一方为河东,另一方为河西。河东河西的连接,靠着大小两座石拱桥,小的那座被称作老桥,大而宏伟的那座叫新桥。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小村从此有了石拱桥一般沉默坚韧的男子,有了小河流水一样灵秀柔美的姑娘,有了比老拱桥更老的美丽传说,也有了比新桥更新的田园房舍。
在过去的岁月里,小河沉静寂寞着,很细碎很柔弱的流水,把小村的岁月小村的风情小村的快乐与烦恼,吟成一支缠绵苍凉的抒情小调。这小调被河东河西的女人们捡了去,化作她们纳鞋底解闷儿哄孩子睡觉的歌谣……那时节,河东的姑娘善做凉粉,凉粉担子吱呀吱呀地走上老桥,很风骚也很窈窕。河西女子磨得好豆腐,“一斤黄豆两斤豆腐”地吆喝,比那细白的豆腐更鲜嫩更水灵更妖娆。豆腐的妖娆凉粉的窈窕,勾勒出小村细腻奔放的背景,磨砺出小河丑陋而结实的老桥。
·

·
但是有一天,那个朝霞明丽的早晨,一群粗犷壮实的汉子,用他们笨重锋利的铁镐铁铲,斩断了大河流水苍凉低吟的小调。他们说大河里有金子,把它挖出来,就再也用不着起早贪黑磨豆腐做凉粉了。
于是,寂寞的大河有了它伤心的热闹,流畅优美的身躯被小村人揉搓得斑驳陆离。筋疲力尽的小村人忙碌了许多时日之后,却并没有看见辉煌灿烂的金殿之门。只有黄板裸露的大河,用它湿润朴素的真实,展示出泥土的忠厚和赤诚。等不及小村人沮丧失望地走回田园,在庄稼地里植下他们新的希望,一场山洪暴发,就刺痛了他们布满血丝的眼睛。他们诅咒大河的疯狂接着就诅咒疯狂的自己。大河的流向被阻扰,浑黄的泥水凶猛不断地回旋成一股股怒火冲天的恶浪,两岸如画的田园屋舍,被它们主人引回的浊流撕咬得百孔千疮。这时候有人喊:老桥会垮!小村人悲哀地望着那座老桥,老桥在风雨中颤栗呻吟,其声如泣如诉。那是在告诫他们:今生今世,要记住这个教训。
老桥最终没有倒下,只是与青苔累累的基石,从此变得豁牙露齿。一天,只见小村的几位老者,跪于泥地,祈祷苍天,说是子孙不肖,无端冲撞了一方神灵……
于是,窈窕的凉粉担子挣脱了横蛮的冷清,信心百倍却又小心翼翼地迈步走上老桥。细白水灵的嫩豆腐,从沉重石磨的夹缝中喷涌而出,发出沁人心脾诱人振奋的呐喊。
日月匆匆往返,花木几度枯荣。忽然这一天,天气好晴朗,一群在大河里戏水的小孩望着老桥吵嚷:你瞧,老桥身上的石头往下掉!哎呀!老桥会垮了,快跑哇!
大人跑来看,才见老桥墩的基石果然在阳光下块块地剥落,那沉缓郁闷而又细微的泥石分裂声,让小村人再一次想起令人心悸的往事。河这边、河那边的人就站在两岸沉默,等待着老桥庄严坍塌的那一瞬间。然而这一瞬并未到来,老桥墩的基石虽然斑驳陆离,但桥身却仍然宁静沉稳。三天五天过去,终于有人一步一步走过老桥,如是来去几多趟,便喊:没事!老桥没事。
可有人说:老桥太老,拆掉吧,建一座新的。
然而大家说:新桥是要造,老桥却不拆,留下它,是咱村的一幅风景。
没过多久,新桥宏伟而出,老桥便显得相形见绌、逊色不少。新桥老桥,不过数十米之遥,遥遥相对,各领风骚。只是村里人从此就说不清:新桥老桥,哪一处风景更好?(2023.11.6)
·

·
作者简介:刘克勤,男,汉族,湖南省邵东市人。农家子弟,湖南邵阳市直部门工作。湖南省作协会员。业余码字30余年来,散见于各级报刊作品计300余万字,已出版《挑灯集》、《百思一得》、《启明星》、《时光短笛》个人专著4部。尤嗜短小精悍的千字文创作,既不浪费读者太多时间,又能给诸位些许启迪。
·
推荐阅读山径文学社部分作品:
点击链接-刘克勤作品
点击链接-肖殿群作品
点击链接-《山径文学社小记》
·
(山径文学社肖殿群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