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诗/老物件一一床席
黎 河
村妇倦耕日落西,少儿光腚蹭破席。
卖盐的喝淡汤,卖席的睡光床。
形象的写照,心酸的记忆,烙印在我的脑海里。
编织床席,原料秫杆,刮瓤削皮,篾匠编织。
集市卖床席的,衣不遮体。
买的卖的,讨价声音时高时低。
我的故乡临沂,儿时铺的床席,
褶皱的脸庞,破碎的裂皮,冬天凉冰冰,
夏天油兮兮,家中贫穷的缺衣少食。
如今的床席,被机制竹席代替。
编席人的身影,卖席人的吆喝声,成为历史的记忆。
但对床席的乡愁,出奇的亲切钟意。

附:现代诗/老物件一一麦秸杆床垫子
麦杆床垫子,我在梦中又遇见。
你像只小船,载着我,穿越时空,放飞到了贫穷的从前。
我生长在沂蒙山,麦杆床垫子,是故乡的特产。
棵棵麦杆,被父亲一双老手,巧妙地打成床垫。
我们铺着你,在打麦场上乘凉,在草房里梦甜。
在三中求学,你与我夜夜相伴,令同学们眼馋。
有一年冬天,休假恰遇天寒。贤妻用塑料编织袋,
装上麦秸,自做麦秸床垫,一双女儿直喊暖。
母亲晚年,家中生活有了改善,但她对麦杆床垫十分恋眷。
弟弟妹妹把它换成机打床垫,母亲直唠叨舒坦。
麦杆麦秸作奉献,床垫子为人们取暖,你伴我们走过了数年。
现在摇身一变,机打的布包的,在千家万户驻足御寒。
二0二三年十一月十日于通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