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秋已降雪 立冬又阳春
——谈立冬内涵与文化
作者 林占东,朗诵 李东荣
立冬是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十九个节气,也是冬季开始的第一个节气。此日斗柄指向西北,太阳到达黄经225°,每年公历11月7-8日之间交节。
对于“立冬”节气内涵的理解,如果只停留在冬天开始的意思上是不全面的。古人对“立”字的理解与现代人是一样的,是建立、开始的意思;但“冬”字就不一样了,在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对“冬”字的解释是:“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经藏起来准备冬眠。看来,“立冬”不仅仅代表着冬天的来临,完整地说,它是表示冬季开始、万物收藏的意思。左河水《立冬》诗云:“北风往复几寒凉,疏木摇空半绿黄。遍野修堤防旱涝,万家晒物作冬藏。”侧面反映了冬藏的情况。
天文学上把“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但按照气候学划分,我国还要推迟20天左右才会进入冬天。立冬以后,我国大部分地区虽然获得太阳的辐射量越来越少,但是由于地表在下半年贮存的热量还有一定的能量,所以一般还不会太冷。
我国古代将立冬分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意思是说一候时水已经能结成冰了;二候时土地也开始冻结了;三候“雉入大水为蜃”中的“雉”是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立冬以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许多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这种猜测看法没有科学依据,它是不对的。
立冬是由秋季少雨、干燥向冬季阴雨、寒冻过渡的节气。此时生气封闭蓄储,万物休养收藏,花草树木凋敝,蜇虫入洞冬眠。北方大部分地区已经出现雨雪降温天气,华北部分地区的初雪也常在此时降临,东北和西北地区这个时候已经是大雪纷飞了,尤其是东北黑龙江地区,已经是异常寒冷了,而南方大部分地区,在立冬到小雪期间,还会常出现风和日丽、温暖舒适的“小阳春”天气,这就是民间所说的“八月暖九月温,十月还有小阳春”的说法,这主要是由于我国领土南北纬度跨度大造成的。
受到地球纬度的影响,立冬时节我国南北各地的农业生产也是不一样的:南方处在秋收冬种的大好时段,各地要充分利用晴好天气,做好晚稻的收割、晾晒工作,保证水稻入库的质量;而北方的农林作物全面进入了越冬时期;江淮地区的“三秋”工作——秋收、秋管、秋种也接近了尾声。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立冬都有祭祖、饮宴、卜岁的习俗。人们以时令佳品来祭祀老天爷和祖灵,尽为人子孙的义务和责任,祈求上天和祖宗赐予来年的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在北方地区,立冬之日有吃饺子的习俗。在立冬这天,改善生活当属包饺子吃,因为北方有“好吃不过饺子”的说法。还因为水饺的外形状似耳朵,人们认为吃了它,冬天就不会冻耳朵。此外,“饺子”与“交子”谐音,意指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吃饺子的习俗就是在做好秋冬的交接仪式。
在南方地区,福建闽中有立冬“补冬”的习俗。立冬之日家家户户要熬制草根汤,将山白芷根、盐肤木根、山苍子根、地稔根等剁成碎片,下锅熬煮出浓浓的草根汤后,捞去根块,再加入鸡、鸭、兔肉或猪蹄、猪肚等再熬制。草根品种众多,肉质种类繁多,配方也多种多样,但都离不开补肾、健胃、强腰、壮膝的功能,旨在提高人们抵御严寒的能力。漳州乡村人家有地稔“交冬糍”的习俗。他们将糯米蒸熟后倒入石臼,舂得韧韧的、黏黏的,揪成乒乓球大小,细细地揉成团球;然后再将花生米炒得香香的,磨得细细的,与白糖搅拌在一起;最后再将做好的小糍粑滚以白糖花生粉,摆放在大海碗里。食用时用筷子一口气串上几颗,就像拨浪鼓,所以也叫“拨浪糍”。人们在做好“交冬糍”后,也要先敬一敬土地神,感谢它一年来慷慨给予的丰收。浙江绍兴有立冬酿酒的习俗。他们认为冬季水体清冽、气温低,可有效抑制杂菌繁育,又能使酒在低温长时间发酵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口味,是酿酒发酵最适合的季节,因此绍兴人把从立冬开始到第二年立春这段最适合做黄酒的时间称为“冬酿”,通过此举来祈求福祉。江苏老南京人立冬有吃生葱的习俗。他们认为吃生葱能抵抗南京冬季湿寒,减少疾病的发生。按老人的讲法,葱性温味辛,能发散让人出汗,使体内郁滞不通的阳气随着汗液排出,阳气运行通畅了,病邪也就随汗被驱除了。
进入立冬以后,气温继续下降,寒冷阴湿明显加剧,人们要注意养生保健。起居方面应早睡晚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利于阳气的潜藏,阴精的蓄积。衣着方面要薄厚适宜,既要防止感冒耗阳,又要防止寒邪入侵。情志方面要恬淡安静、寡欲少求,多参加娱乐活动,消除冬季低落情绪带来的焦虑忧伤。运动方面应以静态运动为主,在有阳光的地方锻炼身体,以舒适愉悦为佳。健康养生方面,中医学理论强调“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冬季节是人体最舒适、消化吸收功能最好的时候。按天人相应的中医养生原则,秋冬季节正是适时进补,吸收营养物质,补充机体消耗的最好季节,做好“冬补”。饮食方面少吃生冷食物,少吃咸食,多吃一些温润厚重的食品,多吃点苦味食物。此外,冬季宜多喝些温开水,养阴的同时还可以润燥。
关于描述立冬的古诗词很多。宋朝诗人葛绍体《烟雨馆立冬前一日》:“已过重阳种菊花,留连秋色带霜华。休言明日朔风起,肠断天涯人怀家。” 宋朝诗人钱时《立冬前一日霜对菊有感》:“昨夜清霜冷絮裯,纷纷红叶满阶头。园林尽扫西风去,惟有黄花不负秋。” 元朝诗人仇远《立冬即事二首》(其一):“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 明朝诗人王稚登《立冬》:“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他们通过不同的物象——黄花、红叶、梅花、禅灯、轮月,通过不同的侧面——朔风、霜华、清霜、西风、细雨,表现了立冬时节到来复杂的情感。
立冬作为冬天的第一个节气,在秋冬间具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要在安排好农业生产的同时,也要做好个人的保健养生:补好身体,适当锻炼,消除忧郁,预防感冒,以一个良好的精神面貌,去迎接美好春天的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