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川谈于受万——专家评说篇【下】
根据受万先生建议,自本期起“于受万画聊斋”改为“李东川谈于受万”,敬示。
(《聊斋乐土》图请横看)
《聊斋乐土》于受万写意性工笔画
于受万先生说其《精短文言全图聊斋志异》源于他的这幅国画巨作《聊斋乐土》,画作所采用的手法是他独创的“写意性工笔画”形式,意境洒脱,工意并重,率真才气,放笔直取,其鲜明的个人风格,令人耳目一新。
2013年,于受万岀版的《新绘图聊斋志异》将《聊斋》中形形色色的人物狐仙神怪,赋予生命,在忠于原著写鬼写妖亦真亦幻浪漫主义基础上,更以与之相映的蒙太奇手法画出了看似怪诞,却无不与故事相吻合的绘图,并由绘图引导读者进入蒲松龄创造的精神世界,为《聊斋志异》的普及提供了直观的图画境界。尤其是于受万先生创造的泼墨泼彩的写意与精描细刻结合的“写意工笔画”,更是把其画作带进了诡异瑰丽的意境,给人们带来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视觉冲击和艺术享受,树立起了绘画艺术的独立风骨,让人沉浸于妖狐鬼怪,至恶至善的审美大欢欣中,借用柯文辉先生之言:受万先生的画卷亦博雅诡奇,史诗风格如影随形,异彩纷呈,善恶美丑,化应大千,可称
“明镜高悬,穆然高于侪辈”,于古今画坛而言,三百年以来功莫大焉。(柯文辉言)
【卷四】
《画皮》 于受万写意性工笔画
《聊斋乐土》局部 于受万写意性工笔画
【专家点评摘录】
蒲松龄是讲故事的高手。于受万是画故事的高手。蒲松龄是写鬼写妖入木三分,于先生是画鬼画妖活灵活现。于先生不仅基本功扎实,造型能力强,而且对《聊斋》理解得深有再创造的胆量和能力。
——李一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美术观察》主编
《聊斋志异》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是一部很珍贵的经典。画家于受万先生用传统线描的艺术技法精绘的聊斋故事,构思精巧,造型准确,生动优美,看起来特别舒服。
他的色彩运用的非常好,采用写意笔法,处处见韵,用笔不多而精准,效果很微妙。
——方成 中国漫画大师
三百多年前,山东淄博人蒲松龄本是一介穷书生,在我祖上毕际友家做塾师。他以一支奇谲之笔,撰写流芳百世的《聊斋志异》。小说中的人情世故。鬼怪狐精正是蒲老先生的世纪影像。
三百多年后的今天。同是淄博的艺术家于受万先生,以其高超的造型手法,生动的人与鬼之间幻相和不拘时空的画面结构,深化和再现了蒲老先生的小说精髓。形象生动地体现了人性的美与丑和社会的千姿百态。于先生的独特绘画语言,深入地呈现出聊斋的艺术趣味与追求,一起图像的魅力完善了蒲松龄小说文字不能表达的时空镜相,我想老先生在天之灵一定会捻须微笑。
——程晓光 著名意象油画家
【卷五】
《晚霞》 于受万写意性工笔画
《专家点评摘录》
我觉得于受万先生创作的《聊斋》全图非常难能可贵,属于一个空前的杰构,因为以前我们只看过一些《聊斋》的零星插图或者是单本连环画,而把《聊斋志异》491篇故事画成500多幅画。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他的作品。就是把人与鬼的故事统一起来了。抓住了《聊斋志异》里的人本主义和人性主义的精髓。画家的想象力很奇特,很丰富,也很难得。因为中国的画家普遍想象力都比较贫乏。于受万的画面运用了很多超时空的手法,有似于电影蒙太奇。这应该得益于画家长期的人物画创作经验,得益于他是从中国美术学院出来的。不然500多幅画幅幅都不雷同,是很难做到的。
——王镛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美术观察》主编
于受万先生曾经在我们中国美术学院深造,他们把《聊斋志异》这部文学名著做成全部的插图本。我觉得很不容易,是一项艺术工程。他画出了500多幅神话故事主题的图画。这本身要求画家对《聊斋》故事的理解和人物形象的塑造,需要有很高的文化底蕴和艺术创造力,也需要足够的时间和聪明才智。这部书,也可以说是这个伟大的艺术工程的完成,对中国文学名著的造型艺术开发,无疑是一个历史性突破。
对于很多人物画家来说,在面对传统文学名著的时候,我想在之前还没有人做,所以我看过以后,深有感慨。人物形象生动传神。用笔用魔飘逸潇洒,从中可以看出他坚实的造型基础和良好的艺术修养。我很佩服于受万先生,真的是很不容易。
——吴山明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著名人物画家
受万先生本身具有扎实的人物化基础。笔墨造型能力也很好。特别是他有好的文化修养,画家的文化修养是很重要的。艺术贵在创造,这套《聊斋志异全图》表现手法很独特,构思也新颖,国内的画家也有几位画过的,但我看受万先生的作品,感觉更好。
——贾浩义 北京画院专业画家 著名人物画家
【卷六】
《西湖主》 于受万写意性工笔画
《聊斋乐土》局部 于受万写意性工笔画
【专家点评摘录】
这幅画感觉特别好。于先生的造型能力很强,《西湖主》不但造型到位,在色彩处理和把握上也做的非常美妙自然。
——何家英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中国艺术研究院工笔画院院长 著名人物画家
于先生具有全方位的能力,人物、山水、花鸟。人物不用说了,动物也非常精准,画的很到位,特别有力量,三者兼而擅很难,又有汉唐艺术的影响。结构造型都非常到位,值得成长,特别是今天画家分工很细,各画一种,所以很多画家整体表现力不够,于先生人、山、花,不仅兼而且擅,擅是很难的,非常难得。
——高天民 中国国家画院美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于受万先生在绘画艺术中找到了中西文化的交融点。这是很难做到的,是画家们苦苦追求几十年所难以做到的,受万兄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西湖的色彩变化非常微妙,色调的控制和形象塑造能力极为讲究,先生又把中国传统的线条糅在里面,而且做到了和谐统一,完美之至,可谓前无古人。
——谭国信 青岛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著名油画家
幼时听大人讲《聊斋》鬼故事,晚上不敢听又不敢回家,我们心里有鬼的概念大多与《聊斋》有关。以往很多人画《聊斋》,《聊斋》形象已有心理定式,要超越这个定式难度很大。现在我看于受万的《聊斋》画展,有担心,也好奇。看于先生怎样画。看完这个展览,感叹于先生确实是大导演。更多的把我们带进《聊斋》的场景里面去了。这部作品是插图,连环画,又与他们不一样,属主题创作。将单篇文章的几个场景中,不同时空片段综合在一个画面之中,是非常独特的系列作品。于先生的创作很有意义,画画得有个性,有聊斋味儿,把古怪,浪漫,梦幻画出来了,能在一幅画中将多个情景囊括进去,最需要保一个主体。同时加进去一些附带的东西。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人化,非常难得。这套画超越了以前对狐鬼的理解,把人性加进去了,有很多社会情理加在里面,看了这些画有不一样的收获。
——王平 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 艺术信息研究中心主任 《美术报》原主编
于受万
1943年生于山东牟平。深造于中国美院、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中国画学会顾问,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人物画艺委会顾问、文化部东方文化艺术院国画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教师书画院副院长、山东理工大学兼职教授、淄博美术家协会顾问,淄博书画院名誉院长。
2023年10月27日
好文推荐老师:冯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