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岳父岳母
谢卫
岳父岳母家住肥西山南,俩人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本色本份,原汁原味。岳父姓卞名国孝;岳母姓李名忠琴。岳父在家排行老二,同辈人多喊二哥;小一辈的,则多叫二(阿)爷。岳母只有姊妹俩,她是老大,同辈人都叫大姐,小一辈的,有叫大姥的,也有叫大姨娘的,嫁到老卞家之后,称谓自然水涨船高,多了起来,同辈的叫二嫂,小一辈的叫二婶、二妈……
岳母未嫁之前,因为家庭富农成份,又赶上“三年自然灾害”,老爹活活饿死,老娘也饿得苟延残喘,落下一身毛病,所以那时候,她们娘仨经常吃了上顿愁下顿,偏偏赖以安身立命的两间破草房,又这里塌,那里漏,真真正正的风雨飘摇,万般无奈之下,她们娘仨最终只能选择背井离乡,到外面去讨一条活路。
没想到,这一步跨出去,还真就应了那句老话所说,叫作“树挪死,人挪活。”
老娘带着两个女儿,一路跌跌撞撞回到了她的娘家,一个名字叫作、的小村子。娘家姓卫,出于同样的原因,在刚刚过去的三年当中,这个村子的景况也是可想而知,村里留下了许多无人居住的空房子,她们娘仨在村里走了一圈下来之后,就随便挑选了一处空屋,请几个本家帮忙,稍许将里面拾掇一番,她们娘仨这就算暂时安顿了下来。那时候国家的户籍政策非常宽松,她们娘仨想要在这个村子扎根落户自然不成问题,问题的关键在于,她们娘仨,老的体弱多病,基本自顾不暇;岳母15岁,勉强自保,小妹10岁……也就是说,倘若在这个当口,能够给大女儿找到一个既可以托付终身,又可以帮助她们娘仨顶门立戸的“上门女婿”,那情况就又另当别论了。
村里的几个本家兄弟就是在议到这个关键节点的时候,突然想起了一个“最佳人选”的,他就是生活在跟他们村仅仅一塘之隔的吴爪塘村的那个名字叫卞国孝的后生。他这一年20岁,尚未婚娶,在兄弟当中排行老二,他不仅为人正派,心地善良,还心胸仁厚宽广,血气方刚。无奈爹娘双双撒手人寰,留下他们几兄弟,也基本上只能各安其命,自求多福,所以,倘若能将他俩说合成了,倒是一桩两全其美的好姻缘。
大家商议定了,于是就请人出面,直接带着岳母找到了岳父,把岳母一家的情况备细作了介绍和说明之后,紧接着就表示,如果觉着合适,那这桩婚事也就可以这么定下来了。岳父当时听了心里不免沉吟,眼前站着的这位,个头虽然矮了一些,人长得倒挺俊俏标致,但脸蛋不能当饭吃,何况身边还有一老一少两个拖累……但当他的目光再次跟岳母的目光相互碰撞之后,他就没有再犹豫,而是很快、并且很坚定、很郑重地点了点头。他那时候的心里其实已经很清楚,他在做出娶岳母为妻这个决定的同时,也就等于接受了一份沉甸甸的道义与责任,以及一个血性男儿应有的那份担当。
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一个你情,一个我愿,一艘爱的小船,就这样扬帆起航了。然而对于世世代代土里刨食的庄家人来说,爱呀情呀的,都是戏文里的唱词,真正能够保证吃饱穿暖,能够把日子过得顺顺当当,那才是情,那才是戏文里唱的“你侬我侬”,那才是爱的“生死白头。”
岳父生得敦厚,壮实,一张英俊帅气的国字脸上,写满了男子汉的强劲与豪横。为了一份承诺,毋宁说为了给她们娘仨,也给这个新家撑起一片蓝天,他从此就与岳母正式开启了那种传统的男耕女织、夫唱妇随、同心合力的夫妻生活,他自己则更是每天肩扛手提,起早贪黑,没日没夜,而且常常一个人揽下两个人甚至三个人的活计儿,常常是黑压压的一大片稻把子挑完了,别人都累趴下了,不愿再动弹一下子了,他却上喘几口气,喝上几碗水之后,转身就去牵上大牯牛,“得儿得儿”,来到田边,给它犁铧一套,随着一声“走起!”的嘹亮吆喝,他手中的铧犁,就在大牯牛任劳任怨的发力配合之下,将那板结的土地,犁出了一道道划线一样横竖笔直的田垄……
岳父这样的劳作,用今天的话来形容,他这就是一个人同时打了几份工,那种辛苦,那种劳累,那是真正叫作一颗汗珠掉下来摔成了八瓣儿……
岳父的一言一行,岳母她们娘仨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她们感觉现在的一切,应该一粥一饭都当思来之不易。所以,无论锅里剩多剩少,她们娘仨都是尽着岳父先吃,尽可能让他吃饱吃好,偶尔弄上一口好吃的,那更是铁定要先留给他。他是她们的主心骨,更是她们的擎天柱。她们只能用这种最朴素的方式,来表达她们对他最好的感恩与感激。对此,妻曾举例说,老姨娘一生刚硬,我行我素,谁的话都不好使,只有她姐夫,在她面前从来都是说一不二。
他们这艘爱的小船,就这样开始一路风平浪静地朝前行驶了起来。婚后第二年,他们的第一朵金花——大女儿来到这个世界,大约是伴随着第三朵金花到来的时候,岳母体弱多病的老娘终于提前走完了她的生命旅程,但她却走得了无牵挂,走得安心、安详和从容。之后大约是在第五朵金花快要降临到这个家庭的时候,岳母的妹妹(亦即前面妻所称老姨娘的)也许配了人家。
岳父没有读过多少书,讲不出多少做人的大道理,但他却用自己的一生,把这个一撇一捺的人字,写得工工整整。他为人厚道,品行端正,恪守吃亏是福的人生信条,但又特别耿直刚正,尤其在是非曲直面前,他从来都是丁是丁卯是卯,没有半点含糊。邻里之间遇上什么烦心事,都愿找他去帮忙化解。
岳父个是地地道道土里刨食的庄稼汉。他就是凭借自己一双勤劳、勤俭和勤勉的双手,与岳母一起,患难与共,风雨同舟,吃苦耐劳,呕心沥血地养育了八个子女——他们是在拥有了“七朵金花”之后,“送子娘娘”才把赓续香火的儿子送到他们身边的。村里人对此经常冷嘲热讽:“生这么多,养得活吗?”几十年之后回首过往,岳父微微一笑道:“人勤地不懒,只要肯吃苦,就没有过不了的火焰山。”
如果说,岳父像一棵大树,为这个家撑起了遮风挡雨的一片蓝天,那么岳母则无疑就是一片沃土,因为如果没有她燕子衔泥筑巢般积少成多的艰辛付出,没有她为这棵大树提供充足的养份和养料,并经常为它根培松土,它就不可能长得像今天这样枝繁叶茂。
跟岳父一样,岳母也没念过多少书,但她在书写一撇一捺的这个人字时,也跟岳父一样写得规正,写得无可挑剔。她聪慧睿智,胸有丘壑,待人接物更是细致周到,老少无欺,不卑不亢。在孕育八个孩子的漫长而又艰难的岁月里,完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她“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然而尽管如此,她却仍然乐观开朗,不仅母鸡孵小鸡般给予无微不至的呵护与关怀,同时还以讲故事的方式,将“三娘教子”、“卧冰求锂”、“孔融让梨”等等之类的经典故事,不断灌输给她的孩子们,从而让他们从小就懂得和明白做人的道理。
星转斗移,岁月如歌。
岳父岳母就这样把人字这两笔:一笔写前半生,一笔写后半生。前半生生根、发芽、开花;后半生结果、收获、储藏。
他们的前半生,经历了别人没经历过的;他们的后半生,则经历了别人正在经历的,
这就是他们的圆满人生。
如今岳父岳母他们已经步入晚年。他们含辛茹苦把八个儿女拉扯大之后,获得最好的回报,就是八个儿女都懂得感恩,都知恩图报。最值得重点一提的是,从小在他们二老身边长大的两个外孙子,一个是留法博士,学成之后便回国报效祖国,成为一所985大学里最年轻的副教授之一;另一个则成为了一名“空中雄鹰”,是空军某部驾驶“轰6”的肩扛两杠一星的年轻飞行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