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朝鲜
作者:恩清
那么,我们首先了解一下朝鲜的第一代领袖金日成。
1924年冬,金日成的父亲金亨稷在中国吉林以朝鲜游医的身份从事秘密的抗日工作。也就是在这一年,金日成及家人到了吉林,他被安排到吉林的毓文中学读书,在那里结识了很多朝鲜的“独立运动者”。1927年8月28日,在吉林北山公园药王庙的地下室,金日成举行了成立朝鲜共产主义青年同盟的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崔长杰、金元雨、贵永春、金赫、车光秀、朴素新、朴根元、韩英爱等,这些意气勃发的青年成为这个组织的领导核心,组织很快发展到东北三省和朝鲜北部地区,为实现建党工作起到了决定作用。1927年冬,为了给广大青年和群众以精神食粮,金日成开始办报。1928年1月,金日成开始创作话剧,如《女儿的来信》,《血喷万国会》和《安重根击毙伊藤博文》等,但是歌舞剧《丹心绳》反响最大,里面的《丹心歌》是金日成亲自创作的,歌中唱道:一股丹心,一股丹心,我们的心,一股丹心……敌人发现了金日成,随即被捕了他。1930年5月,金日成从监狱里出来时,他已从一个民主主义者变成了一个共产主义者。1934年,金日成在中国东北组建朝鲜人民革命军,任总司令,转战于长白山一带。1945年,金日成率领朝鲜人民革命军越过鸭绿江回到了阔别二十年的朝鲜并很快解放了朝鲜北部,正式成立“朝鲜劳动党”。1946年,他担任朝鲜临时人民委员会委员长。1948年,“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成立,他担任内阁首相。当年,父亲梦想的“和平”、“民主”和“独立”的朝鲜终于在儿子金日成的手中变成了现实。可是,随着美苏两个大国的撤出,半岛局势急剧恶化,金日成和李承晚都明确表明要统一南北朝鲜。1950年6月25日,金日成依靠苏联的先进武器让原属林彪的朝鲜籍精锐部队为先锋向李承晚发起进攻,把南朝鲜军队赶至釜山一带。美国急了,派美军在仁川登陆,同南朝鲜军队一起把北朝鲜军队赶至鸭绿江一带。可是苏联不敢与美国直接交锋,林彪也不敢与麦克阿瑟直接打仗。毛泽东大怒,他让“不知天高地厚”的彭德怀元帅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挺进朝鲜。首战,直接歼灭南朝鲜第六师,然后是一批批不怕死的中国人团团围住一群群怕死的美国人,这让麦克阿瑟仿佛看到了一批批怕死的美军向一群群不怕死的日军投降的情景。他不怨自己,反而怪起美军人性化的投降制度,正是这种制度,害得他从亚洲逃到了澳洲,要不是尼米兹在海上打败了山本五十六,苏联在中国消灭关东军,美国在日本投原子弹,罗斯福总统赏识他,他怎能重返亚洲?狮子比狼更可怕,彭德怀元帅看不起这个败军之将,杜鲁门总统也十分讨厌这个傲气十足的家伙,就这样这位桀骜不驯的将星损落了。1953年7月27日,经过747天,575次战役,中朝联军和联合国军在“38线”签署停战协议,半岛战争结束,朝鲜和韩国被分成了两个敌对的国家。战后,金日成一直担任朝鲜党和国家及军队的最高领导人,一生致力于国家政权的稳固和人民生活的提高。
1994年7月8日,金日成在平壤逝世,享年82岁。
2002年8月26日,我作为《中国建设报》的记者随《新华社》的记者团访问了朝鲜。本想坐火车去,可是没有这样的机会,只好从北京的首都国际机场直飞平壤的顺安国际机场。13:40出发,16:30抵达,经过了渤海、辽东半岛和黄海,花了将近三个小时。第一天,是平壤市。平壤是朝鲜的首都,道路宽广,可是车辆稀少,暗淡的灰色是这里的基本色调,因此“红色标语”和“政治宣传画”就显得格外耀眼。市民全都面无表情,总感觉是有意与外宾保持着距离。一个声音,“领袖的声音”可以理解;一种政治,“先军政治”可以理解;一个方向,“社会主义方向”也可以理解;一种思想,“主体思想”就有些让人费解了。而“主体思想塔”是世界唯一一座象征这种思想的高塔,为平壤最高的建筑,大约有150米高,在这里可以看到平壤的全景。几十年前,美国人把这里夷为了平地,可是短短的几十年里,朝鲜人又在废墟上重建了这座美丽的城市,也不得不让人赞叹。那么,什么是“主体”呢?是这个建筑物的主体吗?当然不是!在朝鲜,“檀君朝鲜”、“箕子朝鲜”、“卫满朝鲜”和“安东都护府”仿佛就是一个幻觉,朝鲜革命与苏联和中国似乎也没有太大的关系,这种剥了皮、去了骨和留下的肉就是“主体”。只看见肉而看不见肉的来源,不仅外国人费解,朝鲜人自己也糊涂,不过朝鲜人也无需明白。想去景福宫看望“大院君”——大院伟大人,可是没有这样的安排。于是,去万景台,金日成的故乡。一家农舍,金日成住过的草屋,里面陈列着金日成一家当年用过的家具、炊具和农具。离开农舍去万景峰,沿途可以看见秋千场、摔跤场、滑冰岩和军舰岩等景点。每一处都立有标识牌,上面的文字记录着金日成幼年时的事迹,据说伟大的领袖金日成将军四岁时就是在这里写下了“朝鲜独立”四个大字。接着,是“金日成纪念堂”,金日成主席的塑像就屹立在大厅中央,人们在这里瞻仰,在这里哭泣,听讲解员深情地讲着他的故事。最后,我们拜访了朝鲜的农村,距平壤市二十公里的青山里农场。车子未到就看到了巨幅的红色标语,写着“青山里精神万岁”,这让我想起了中国的“农业学大寨”。60年代初,金日成从中国带回“大跃进”的法宝,开展“千里马”运动。成立突击队,把学生和老师们全赶到了农村劳动,高指标,狂劳动,让许多人累死,饿死。所以,80年代初,他不再模仿中国,不放弃“个人崇拜”,不接受“改革开放”。我望着眼前这秀丽的田园,很难想象就是在这样一片土地上竟然还存在着饥荒,居然还需要中国与俄罗斯在“联合国”上为之争取大量的粮食援助。晚上,田边点起篝火,中国东北的美味,米饭与猪肉炖粉条。我们一碗米饭和一碗肉菜足以,社员们两碗米饭和一碗肉菜远远不够,但是,社员各个能歌善舞。看呀,头上的辫子摇得是那样神奇,身上的腰鼓敲得是那样利索,舞姿优美,歌声悠扬,特别是我们已经熟悉的歌曲《鲜花盛开的村庄》与歌舞《纺织姑娘》,既好听,又好看,我们久久不能忘怀。第二天,我们提出参拜朝鲜的苏军烈士陵园,没得到肯定的答复,也不知道是有?还是没有?于是,进行最后一项活动,参拜朝鲜桧仓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这里躺着毛岸英和他的战友们。没有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勇气、流血和牺牲,朝鲜战胜美韩?笑话!或许是带着对毛泽东和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特殊感情,金日成不愿回答这个问题。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在历史上,旧中国一直在左右着半岛,沙皇俄国一直在欺负着半岛,日本干翻中国和俄国后,就像饿狼一样吞噬着半岛,半岛何时有过独立?现在,韩国听命于美国,可朝鲜一定要独立!两千多年来,只有朝鲜是独立的,既不怕美帝国主义,也不听命于中苏两个大国。不过,虽然独立,却是一个王朝,金氏王朝,一个打败了日本和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王朝,因此一个独立的、没有了苏联红军、中国东北抗日联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灵魂的“主体思想”就变得可以理解了。
2012年10月10日,金正日去世前不久,我到达“朝鲜的深圳”——罗先。参访中国援建朝鲜的项目——元汀口岸至罗金港公路的竣工仪式,50公里,是中朝共同开发管理的经济贸易区首批建设项目之一,是朝鲜在中国的协助下迈向经济改革的里程碑。同平壤一样,罗先是朝鲜的特别市,无需签证,只要有人接应,通过一定的检查即可进入。这里,中国的味道很浓,车牌、标牌、菜单、商标几乎全是中文,行人说的多数也是中文。园区负责人说:“这里有食品、纺织、机械、化工、医药、建材等企业,主要是中国企业,也有一些是其它国家的企业。可是,因受到美国及西方的制裁,多数外资企业退出,剩下的多数是中资企业。”园区负责人领我参观了一家汽车厂和一家自行车厂,同一个老板,规模不大,以组装为主。园区负责人说:“老板姓朴,长春的朝鲜族人,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父亲给了他二百万,可是在北京,既买不上一套好房子,也娶不上一个好媳妇。于是,他跑到了罗先,建起一家汽车厂,可由于在朝鲜汽车是公家的,所以又建起一家自行车厂。”我问:“媳妇娶到了吗?”园区负责人答:“娶到了,朝鲜的一位军官,漂亮,天然的漂亮。虽然只有三四百人民币,可是因为住房、教育和医疗等免费,因此日子过得要比有着三四千人民币的中国老百姓要好。”接着,园区负责人领我来到一家中朝高效农业合作示范区,饱受缺粮之苦的朝鲜人正在中国专家的协助下学习先进的水稻种植技术。中国专家说:“朝鲜种植水稻的水平停留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初期,人多,效率低,一场水灾、一场旱灾或者一场病虫害就能造成颗粒无收。他们是集体主义思想,一群人干一个人的活;我们是个人主义思想,一个人干一群人的活。我们不能理解他们用手拔草、插秧和脱粒,同样,他们也不能理解我们用机械除草、插秧和脱粒,所以,一大群人忙着而机械却闲着。”我说:“上世纪七十年代,我们遇到过同样的问题,可是小平同志用‘承包到户’解决了这个问题,朝鲜为何不能采用?”中国专家说:“这与朝鲜的制度相抵触,朝鲜不接受‘承包到户’。但是,领袖金正恩恢复了金日成将军给予罗先的特殊政策:收成,三分于国家,七分于集体,这样每人每年就能分到1000公斤粮食,除了口粮,剩下的拿到市场上卖,以购买生活必需品。”我问:“朝鲜水稻亩产多少?”专家答:“300斤。”我问:“我们呢?”专家答:“1500公斤。”我吃惊道:“多少?斤?还是公斤?”专家肯定道:“公斤。”我不再说话了,而是问下一个问题,“电够用吗?”专家答:“不够,朝鲜的地少,可是山多,水力资源丰富,问题是缺钱。还好,领袖金正恩开始实施金正日元帅的计划,在白头山,在图们江之源建设水力发电站。”我点着头,称赞。
作者简介:
恩清,名李彬。住建部主管,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和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主办的《施工技术》和《城市住宅》杂志新疆负责人,《中国建设报》新疆新闻传媒专员。兵团朗诵学会顾问,新疆和兵团作家协会会员,乌鲁木齐市作家协会理事,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作协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