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说得好:一个故事胜过一打道理。在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的当代中国,如何打通中国传统哲学故事与大众需求的精神通路,以“中国话语”讲透“哲学道理”?
《哲学的故事》由南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成云雷教授所著。在我看来,这本书的优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问题导向。人们之所以喜爱哲学,是因为哲学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解决我们所面临的问题。全书分为“哲学与哲学家”“认识世界”“人生之谜”“伦理与文化”“知识与智慧”和“日常生活中的哲学”等六个部分,每一个部分又分为具体的篇章,围绕着具体问题而展开。这些问题既有关于哲学通论的内容,如“什么是哲学”“哲学思考什么样的问题”“哲学有什么用”等,启迪智慧,发人深省;也有关于世界和人生的反思,如“天上有何物”“人能否踏进同一条河流”“人是没有羽毛的两足动物吗?”“我们为什么不应当说谎”等。读完书,我觉得开阔了眼界,更加深刻地感悟人生。
第二,故事引导。历史上的经典著作《论语》《孟子》《庄子》都以善于讲故事而深受读者喜爱。成云雷教授深受这一传统影响,在书中讲了许多有趣的故事,不少来源于古代典籍,如“庄生梦蝶”“轮扁斫轮”,对之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中国故事传承中国智慧,趣味盎然。在“哲学与哲学家”部分中,成云雷教授讲了不少哲学家的故事。哲学家人格具有以身载道的特点,其言行可以印证其思想。阅读这些故事,可以帮助我知人论世。
第三,情理交融。哲学并不枯燥。哲学是人类智慧的光芒,闪烁着人之为人的灵性。《哲学的故事》是一本写给孩子们看的童书,里面讲了许多有温度的故事,孔子和弟子们的对话、柏拉图对苏格拉底的回忆、嵇康临死前的绝唱……成云雷教授娓娓道来,传承的是人类的精神之美。他真诚建议读者:“要学会独自面对世界,就要运用自己的独立思维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力,这样才能在面对困难时保持自我。”
哲学的美是思维的美,除了人情之美还要有理性之美。成云雷教授笔下的哲人天趣、哲思妙趣是建立在哲学理趣的基础上的。他笔下的大哲学家,无论是康德、黑格尔,还是维特根斯坦,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善于思考。《哲学的故事》一书中,成云雷教授对于时间和空间的溯源,对于知识和智慧的辨析,对于人生和灵魂的追问,都体现了理性和情感的统一、真理和价值的统一。
这本《哲学的故事》,语言平实,故事有趣,作者的人生阅历通过时间积淀转化为更为通透的人生智慧。讲好故事,可以凝聚共识、解惑释疑,把深刻的思想、抽象的理论体现在鲜活的故事中。以故事载道,则更容易引发共鸣与思考,从而被理解、被接纳,生根发芽、生长壮大。《哲学的故事》,展现厚重历史感的同时紧扣时代脉搏,展示出了颇具张力的现实性。
(作者系南通大学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