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字读来都是情
品刘龙喜老师古风
《携兄嫂游万安山》
作者:刘振华
适逢盛世,网络文学繁茂空前。然纷纷纭纭,具有真情实感而且能够让人产生共鸣的文学作品,却凤毛麟角,寥若晨星。尤其是现在受读者喜欢的古体诗词越来越少,能够打动读者的就更是寥寥无几了!让人不由得对古风诗词的式微徒呼奈何,扼腕叹息了!
幸运的是,总有一部分人在孜孜不倦地坚守、传承、发展这一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瑰宝,让古体诗仍然充满了勃勃生机。
前些日子,浏览美篇,惊喜地发现河南偃师刘龙喜老师的一首长篇古风《携兄嫂游万安山》,再三拜读,深深地被该古风诗的艺术性、思想性、感情色彩所折服、感动!情不自禁地产生了品咂、学习、解读该诗的冲动。由于本人才疏学浅,可能略解皮毛。好在愚公胆大,不揣冒昧了!下面请大家先品读刘龙喜先生的原玉:
携兄嫂游万安山
作者:刘龙喜
寻芳万安山,不觉夕阳晚。
野水苍烟起,平林栖鸟还。
孤村暮色茏,曲径幽难辨。
子规啼声里,客稀魂欲断。
呼兄唤嫂归,蓦然生伤感。
兄苍发愈白,嫂憔手犹颤。
心碎不忍顾,临风掩怆然。
搀兄扶嫂起,相依同甘甜。
兄痪三十载,重疾又三年。
娴嫂逝风华,忠贞长相伴。
兄长吾七岁,呵护背我玩。
老嫂亦比母,关切寒与暖。
父逝兄为长,一奶骨肉连。
念嫂不弃兄,俯首敬嫂贤。
荣辱若云烟,唯情千秋传。
祈佑兄长寿,共孝娘百年。
兄恋春色好,嫂醉夕阳晚。
情迷不欲归,灯火已阑珊。
荏苒春将去,奈何花凋残。
一生虽无为,有情也坦然。
大家知道,"古风”又称“古体诗",相较于近体诗而言,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但刘老师这首《携兄嫂游万安山》在韵律和对仗上却极为讲究。如野水苍烟起,平林栖鸟还。
兄苍发愈白,嫂憔手犹颤。兄恋春色好,嫂醉夕阳晚......等工对俯拾皆是,使诗句具有了高级感。通篇五言,做到了一韵到底,遣词造句虽然朴素通俗,但却意蕴深远,字字如金。
通篇减少了近同义词的重复,从而容纳了更多的词汇,扩展了诗歌的容量,达到更灵活细致地抒情和叙事,如山泉流淌,字到意成。在音节上,奇偶相配,也更富于音乐美。
在句子的节奏上,多采用了二二一或二一二的节拍群。如:呼兄/唤嫂/归,蓦然/生/伤感。兄苍/发/愈白,嫂憔/手/犹颤。心碎/不忍/顾,临风/掩/怆然。搀兄/扶嫂/起,相依/同/甘甜。荣辱若/云烟/,唯情/千秋/传。祈佑/兄/长寿,共孝/娘/百年。......。由于不同节奏在诗中交错运用,就使句式更富于变化,更具有音乐感,读起来就自然朗朗上口,富于跳跃性。
在艺术形式上,刘龙喜先生娴熟地运用了古体诗“比”“兴”的表现手法,如起篇:寻芳万安山,不觉夕阳晚。野水苍烟起,平林栖鸟还。孤村暮色茏,曲径幽难辨。子规啼声里,客稀魂欲断。由物及人,借景生情,借景抒情。自由转换,不留痕迹,水到渠成。
大量动词的应用,如:寻、觉、起、还、茏、辩、断、呼、唤、生、颤、顾、掩、搀、扶、依、逝、伴、去、残、凋......等,基本上每句中都有,这就使得句意生动活泛了许多,让人产生新鲜感和画面感,很好地带入到情景当中。许多比喻句,如:老嫂堪比母,关切暖与寒。父逝兄为长,一奶骨肉连。荣辱若云烟,唯情千秋传。荏苒春将去,奈何花凋残。普普通通的比喻、借代,把人、事、物、情进行了自然联系和切换,让读者产生了更多的联想和共鸣。虽然是古风,不讲平仄,但起承转合却体现的淋漓尽致。
从内容上看,分成了相对独立的十个小段,由景、物到人、事、情、悟。起承转合的诗词原则运用精准自然,不断递进,升华,最后又回到景、物上,情景交融,首尾呼应,让人一目了然了作者的人生经历和情感态度、价值取向,从而生发共情和美好的念想。最难得的是,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感情色彩和乐观的人生态度、积极向善的价值取向。
我想,这才是这首诗更加出彩的地方。诗中道出了大半辈子的兄弟情、夫妻情、孝悌情,为我们展现了那个缺衣少食的贫困年代,父亲早逝,母亲慈爱,兄长担当,嫂子重情,兄弟感恩,一家人互相抱团取暖,知冷知热,从垂髫少年及至鬓生华发、体弱多病仍相互扶持、不离不弃的泪目亲情故事。世界上最难得的就是爱、情二字,它们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在该诗中描写的一个个动作当中,让人感同身受,觉得真实、隽永。如:呼兄唤嫂归,蓦然生伤感。兄苍发愈白,嫂憔手犹颤。心碎不忍顾,临风掩怆然。搀兄扶嫂起,相依同甘甜。兄痪三十载,重疾又三年。娴嫂逝风华,忠贞长相伴。兄长吾七岁,呵护背我玩。老嫂亦比母,关切寒与暖。父逝兄为长,一奶骨肉连。念嫂不弃兄,俯首敬嫂贤。荣辱若云烟,唯情千秋传。祈佑兄长寿,共孝娘百年......。把人间骨肉情,兄弟情,夫妻情,母子情等层深入,不断升华,让人觉得言之有物,千金难情和爱,人间最重是真情。特别是诗末的荣辱若云烟,唯情千秋传。祈佑兄长寿,共孝娘百年。
兄恋春色好,嫂醉夕阳灿。情迷不欲归,灯火已阑珊。荏苒春将去,奈何花凋残。一生虽无为,有情也坦然。几个小节亮明了人生追求,功名利禄皆是过眼云烟,重情重义才是人生真谛。在纷繁复杂、物欲横流的经济社会,亲情仍然是一种珍贵的不能丢弃的优秀品质和传统美德,更加值得发扬光大。
通篇诗中,没有悲叹人生的变故和苦难,却处处流露发自内心的真情和释然,能够兄弟、母子相扶到老,知冷知热,甘苦同担,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温馨画面啊!诗中我们也看到了刘老师在人生修炼中的透悟和坚持!我不由得从中领悟了许许多多,也冷静地反思自己这么多年的打拼,虽然获得了物质上的相对自由,却与兄弟姐妹的往来互助上缺失了很多,不由得黯然神伤,很觉内疚和心酸。往后余生,真的应该互通有无,珍惜一世的姊妹情分!从诗末的作者简介中,我才知道刘龙喜老师是洛阳市偃师区人。系中国诗词学会会员,中国中医养生学会理事,河南省诗词学会会员,洛阳市作家协会会员,洛阳市洛神诗词学会会员,偃师区红色教育基地秘书长,偃师区古风创作研究会会长,古亳聚贤庄庄主。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古风诗词的研究,创作了大量的优秀古风作品,可谓造诣深厚。
状物抒情,技法娴熟,深得古诗之妙。作品分量厚重,感情充沛,往往使人感动颇深,产生共鸣。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古诗词之乡偃师后继有人,蔚然成风的古风创作局面。有这样的一个领头人,何愁古风这一文化瑰宝会没落呢!最后,祝刘龙喜老师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创作出更多更好的诗词作品,为我们提供更多的精神食粮。也祝刘老师和母亲、兄嫂健康长寿,乐享天年!用一首朋友的诗来结束吧!白云来去野泉鸣,竹染兰熏气自清。沽酒山村对峰酌,浮名抛却一身轻。
作者简介:刘龙喜,网名一帆风顺,洛阳市偃师区人。中国诗词学会会员,中国中医养生学会理士,河南省诗词学会会员,洛阳市作家协会会员,洛阳市洛神诗词学会会员,偃师区红色教育基地秘书长,偃师区古风创作研究会会长,古亳聚贤庄庄主。
刘振华,网名北山愚公,豫西卢氏人。高中数学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深高考志愿规划师,三门峡市区作家协会会员,民间工艺家协会会员。课余喜欢胡思乱想,信笔涂鸦。诗书画,石酒茶,皆有涉猎。偶尔拼凑些文字,往往不得要领,贻笑大方。
凡发表于思归客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需转载原创文章的可申请授权(编辑微信:czj69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