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朋友推荐,我买回了一本书——《至味在人间》,她说我会喜欢的。
我兴趣盎然地翻开书,果然我的心随着陈晓卿老师那幽默的文字,“尝遍”他十年间吃过的美食,抚慰心灵,共鸣至味,回味悠长。
我从小生活在农村,从初一开始,离家去外地求学,几乎很少回到家乡。所以陈老师吃的安徽美食,青萝卜、鸡汤和豆干,充满了我童年的味道,让我感到似曾相识。最难忘怀的是我母亲做的过年饭,黄灿灿的油炸糕、白生生的馒头。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那些食物是我的最爱,让我吃了还想吃。虽然吃得简朴,但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其乐融融。那是暖胃暖心的味道,那是踏实团圆的幸福。
“个人的饮食偏好,尽管像胎记一样私密,但至亲永远知道它在哪里。”所以,“一顿饭,最关键的不是吃什么,去哪里吃,而是和谁吃。”我细想一下,吃饭的深度内涵,酝酿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便是人间至味。
这让我想起了读师范的时候,那时还是集体食堂,每天必有玉米面窝头、玉米糊糊、红高粱粥。时间长了,所有的同学就想换换口味。记得父母每个学期给我二十元零花钱,我和晓清同学在距离学校不远的卖水果的流动小车摊,遇到从来没见过的像弯弯月亮的香蕉,那稀罕物吃起来绵甜甜的,两人情不自禁:“这东西真好吃。”
陈晓卿老师是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导演,我羡慕书中陈老师行走美食江湖。陈老师说过,“我是真心喜欢小店,除了味道,我更喜欢那里的舒适随意的市井气。”我偶尔出去转悠,感觉最美的风景除了山山水水,便是在旅行路上寻觅散落在边边角角的一家家餐馆。那藏在我脑海里的迷人的烟火清欢,便缓缓浮现出来……
几年前,我和好友去了新疆喀什。一家小饭馆,生意不错,全是本地人,桌子支在院子里。我们看着来来往往的人们,一边聊着新疆的特色,一边吃着馕、大盘鸡,顿感旅途疲惫烟消云散,果然人间烟火抚人心。
对于我而言,虽然吃过一些美食,但是无论我走到哪里,心里特别想念的,必定是家乡的莜面山药熬大菜。这大概就是乡愁吧。
我喜欢这样的《至味在人间》,深入泥土,展现真实的生活。
(作者单位: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