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红楼梦》中一段神话揭开了尘封的记忆,一块宝玉勾出了如烟的世事,一脉情思引起了我的深思。

作者 周琳叶
在那些字里行间,我见到了一个又一个历史的细节,在那些如星辰般的碎片里,我看到了人们在辉煌与苦难中前进的步伐。当列强轰开清朝国门,他们带不走的是中国的经典文化,当以前的辉煌成了往事、传说成了永垂不朽的奏鸣,曹雪芹的那一本《红楼梦》无疑是中国永不会被带走的经典文化。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这是贾探春的判词,她生得“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与书中其他人物相比,贾探春虽出身于四大家族的贾家,但因为是姨娘所生,终归低人一等,其理家才略却是贾家少有的高明。在探春理家之时,她的理家之策、待人方式受到了王熙凤的赞赏,在面对自己的亲生母亲为她兄弟争利时,探春更是做到了不偏不倚、公正评判,这让一向对人要求极高的王熙凤赞不绝口:“好,好,好,好个三姑娘!我说他不错。只可惜他命薄,没托生在太太肚子里。”
曹雪芹花了大量笔墨描绘贾探春,我想很大一个原因就是,贾探春对于贾府的担忧也正是曹雪芹所想要反映的清朝现实。《红楼梦》是一部含笑的悲剧,它不仅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从荣华走向衰败的过程,更是在那样的社会背景下痛斥了某些封建贵族阶级的无耻与堕落,指出他们的虚伪、贪婪与罪恶,贾家的衰落也正是清朝的覆灭。从这样一本书中,我们应当立足于历史长河,纵观古今,以史为鉴,反思当下。
凌乱思绪涌上心头,万千话语却又如鲠在喉,与其执拗于碌碌的过往,为虚度的年华作挽歌,不如起而行之,让生命绚烂出璀璨的烟火,在有限的人生中寻找无限的文化传承。在未来我们的文化记忆里,极目不见故土,抬头却是同一片星空。每个人都应当是随波而起的行舟,而不是静卧湖畔的画舫。去寻求一本好书,去找寻一份记忆,去拥有一份独属于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西林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