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了解、观察昆虫的漫长历史中,有一个与众不同的人。他曾以研究瘤土栖蜂而获得法国学士院的实验生理学奖;在遭受爱子夭折以及长年疾病的折磨后,依旧没有放弃探索昆虫奥秘,用不多的积蓄买下小镇荒地上的一座破落小屋,写出昆虫学巨著《昆虫记》——他正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他的人生,在乡下的荒野与昆虫为伴,靠养老金过活。这对很多人来说,是孤独而乏味的,但对他来说,与所热爱的昆虫做伴,能整日研究最自然的生活,这就是人间天堂。
我正在读的是他29年磨一剑所创作出的巨著《昆虫记》,书中精挑细选了15种不同的昆虫,逻辑清晰,实验严谨,实属精品中的精品。而在这15种昆虫的介绍和研究中,最能体现出法布尔如同诗歌般的语言和丰富而又强烈的情感的一章,非隧蜂莫属。他不拘于复杂繁多的具体分类,用只言片语简述了隧蜂新颖独有的特征:腹部的细沟在防卫时会忽上忽下移动,这细沟便是隧蜂家族独有的滑动沟槽。
法布尔不仅仅研究和介绍昆虫,还在研究中找出了人人都能实践、使用的方法。他的昆虫学不仅是学者们的科学,也是普通昆虫爱好者易学能用的科学。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称赞法布尔,一位“罕见的观察者”。
而他的文笔,我相信当时没有其他昆虫学家会比他更出彩。他的描述如同纪录片一样详细生动,从隧蜂和“吃白食者”的一举一动,到背后的行为原因,一一描述,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书中表现出的耐心和细致令人赞叹。他的行文情感分明,既充满了对隧蜂妈妈让“吃白食者”随心所欲地进出、肆意破坏幼虫的气愤;也有对“吃白食者”不求一时之欢快,谋未来安然无恙的明智表示钦佩;还有对隧蜂外婆在油尽灯枯之时,主动当哨兵看门放哨,防止不速之客闯进家中的敬畏;更多的是对大自然能以独特而又精确的方式控制生态平衡的敬畏之心。
在阅读《昆虫记》的同时,我看到了作者的不同之处,在赞叹大自然美妙的同时,表达了所谓的“优雅”昆虫对“劳动者”压迫剥削的不满。他敬畏于自然界“劳动者”所创造的奇迹,哪怕这些“劳动者”并不讨人们的喜欢。他同情弱者,反对欺凌,钟情于大自然的奇妙和美丽。
总而言之,这确实是一本好书,它不仅展示了美丽的大自然,也让人深思其中所蕴含的哲理。
(作者单位:上海市泗塘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