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浙江杭州,我们随处可以感受到宋韵文化。比如,穿一袭宋制汉服到西湖泛舟;比如,约三两好友到南宋德寿宫打卡……那,宋人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宋风成韵》是作家黄博描写宋人文艺生活的一本书。他用一个个妙趣横生的小故事,呈现那个年代人与人之间的交际方式。读完此书,最让我动容的还是那个年代的人特别重情重义。

两国之争,朝廷“斗诗”
别以为这是笑话,历史上还真有这么回事。
徐铉是南唐宋初的文学家、书法家,才华横溢。
开宝八年,宋太祖的军队打到了南唐首都金陵。南唐后主李煜派徐铉前往开封向宋太祖求情。宋太祖这边的大臣听说来求和的是徐铉,个个如临大敌。
果然,徐铉在大宋朝廷上,直言宋太祖没文化,盛赞其主李煜博学多艺,还声情并茂地吟唱起了李煜的《虞美人》,试图拿李煜的才华压倒宋太祖,让宋太祖自认自己当不了圣贤君主,作出让步。
朝廷上,群臣皆为徐铉捏了把汗。谁知,宋太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讲自己当年游历关中,经过华山脚下时,看到一轮明月升空,一时感触,曾吟出“未离海底千山黑,才到天中万国明”一句。他把自己比作明月,意思是月亮没出来的时候,整个世界一片黑暗,可当明月腾空之际,四海天下都被照得通亮了。
徐铉一听,肃然起敬。
其实,宋太祖还是很敬重徐铉的。作为一个即将成为亡国之臣的人,徐铉竟敢当廷冒犯宋太祖,而宋太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以贵宾的礼遇招待他。可见宋太祖心胸之宽广,且才华横溢,并非只是打打杀杀之人。
徐铉艺高胆大,孤身前往敌人阵营放手一搏,值得敬佩。当然,我们从中也可看出,他自视甚高,难免有坐井观天之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遇人遇事还是要保持谦虚。
苏轼苏辙,最深兄弟情
写宋人多情的例子有很多,有朋友之间的,也有兄弟间的。最有名的要数苏轼苏辙两兄弟。
嘉祐五年,兄弟两人一同参加科举考试,双双上榜,获得朝廷授官,可因其父苏洵年迈,弟弟苏辙决定留在开封陪伴父亲编书,哥哥苏轼西行前往陕西凤翔府任职。
苏辙不舍哥哥独行,骑马陪同苏轼从开封走到郑州,两人才依依惜别。至此,兄弟二人便聚少离多。为解相思之苦,二人平时总以互赠诗作为乐。
两人性格不同,处境不同。苏轼深爱着弟弟,但他向往的是外面的世界,不管到什么地方,看到好的风景,遇到好玩有趣有才的人,都会写诗信给苏辙,希望弟弟能从他的诗中分享到他的快乐。而苏辙向往的是田园生活,他爱哥哥,希望哥哥能早日返乡,和他一起吟诗作赋。
宋代文人士大夫们崇尚隐逸生活,追求雅致的生活美学,并通过点茶、焚香、插花、挂画等来充实涵养与修为。他们的精神世界丰富多样,诗词和书法作品至今仍被广泛传颂。
这种追求雅致生活的精神,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仍然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在物质文明不断丰富的当下,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难以慢下来审视自己的内心……在难得的节假日里,安静下来读一读《宋风成韵》,沉浸式体验一回宋人的文化魅力,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公安局余杭区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