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向边关行
念奴娇:《南疆还愿》
——杨学德
秋风送程,
道不尽,
南疆硝烟雨云。
追忆往昔,
沙场上,
翻山越岭驰骋。
生死战友,
过命兄弟,
敌阵任穿跃。
守土卫国,
斯时卓然豪杰。
遥想苍哥当年,
靓妹待闺时,
英姿勃发。
战地重寻,
情依旧,
皓首银发似飘雪。
故道目历,
魂梦总牵饶魂牵萦 ,
初心未灭。
太平时节,
最难忘老山月。
40多年后战友们再聚首文山,赴茨竹坝故地,祭奠英烈,登临老山,重返马林,驱车红河一线,祭奠英烈,同时也唤醒了尘封的记忆,完成了深藏心底的“还愿”之旅!特仿古填词以资慰藉、纪念。
1979年自卫还击战后,中越边疆仍不安宁。当面之敌不时入侵、炮击我境,继而长期占据边境“骑线”高地,设置军事战略据点、阵地,频繁骚扰我边民正常生产、生活。为密切掌握当面敌情和悍卫边彊安宁,我11军所属部队侦察兵(含部分加强配属人员)奉命、在军侦察处领导下,先后编组多支侦察大队,或分期轮换、或长年累月,居无定所地远离部队营区驻地,直至“百万裁军”前都神秘地活跃在边境战场前线“执行边境侦察作战任务”。

如今这些曾经活跃在边境线上的老侦察兵们都年逾花甲,或达古稀。他们对边疆的山山水水及曾容以栖息、战斗的边境民房,崖洞和曾经共历生死的边关军民更是魂牵梦萦。总想重返战地祭拜牺牲战友墓地,同时回访老房东、看望曾同历生死危险的边访部队战友及支前民兵功臣、模范,了却多年夙愿!

终于在王伟平老排长的倡议下,战友们自发从各地出发于15日在文山集中后,原95团侦察排的参战老兵们与随之相伴而来的部分军嫂、共55人即组成“寻访边关小分队”。16日先到茨竹坝看望老房东;次日上老山寻踪战场遗址;18日在曾庆国、王伟平、樊昌林、李绍昌历任排长的带领下,并特邀原团特务连葛金荣连长同行,驱车奔赴紧临国界的马林村。我团侦察棑曾在这里执行任务近两年之久,是此次寻访活动的重点。
次日到大弄看望支前模范王升和。19日沿国境线经小马林、高坡、马崩,再到大火焰(原14号界碑)、地蓬、马生等旧地寻访,尔后登上曾被敌长期侵占盘据过的“苗皇帝山”主峰,尽阅域内外地形风貌,这在当年是“非战绝不可求之”的事了。


20日经麻栗坡专赴河口小南溪烈士陵园,祭拜牺牲长眠于此的姬传国、谢文才两位烈士战友墓地; 次日到四条半寻踪当年侦察伏击作战的战场遗址等活动。

此行至23日战友们各返回程,历时12天,行程数千公里,虽有喜乐伤感相伴,终圆满地了却心愿!追昔抚今,看到边境沿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边民们过上了幸福的太平生活,深深感慨:当年战友们流血流汗,甚至献出宝贵生命是值得的。愿生者安康,逝者安息!


2023.11.01四川.西昌
本文编辑:艾宗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