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这是《一日禅知》中我最喜欢的句子。
作家付秀莹写的长篇小说《野望》给我的感觉正是如此,春花,秋月,夏风,冬雪,日子在慢慢地熬煮,袅袅烟火气中飘出了人间幸福的味道。
小说《野望》并没有记录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散发着乡村田野浓郁热烈的气息。作者用朴实的语言塑造了“芳村”一个个活泼的人物造型,朴素如泥土,厚实如大地,勾勒出一幅有温度有声色有滋味的人间烟火图。
正如汪曾祺在《人间滋味》里写的:“看看生鸡活鸭、新鲜水灵的瓜菜、彤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挨挨挤挤,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
我从小蜗居在一个小县城里,并没有亲身感受过乡村的泥土气息。直到成家以后,偶尔去一趟生活在小山村的婆婆家,才真正体会到乡村的田园生活和淳朴民风,也深深地爱上了小山村。
春天了,地气渐渐蒸腾上来,草木万物都生发起来,空气里湿漉漉的,有一股浓浓的野草味,鸟儿们也活泼起来,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田地里仿佛笼着一层淡淡的烟霭,远远望去,绿色和青色缠绕着,雾蒙蒙一片。走近了,觉得雾也散开了,土地上老牛耕田,众人施肥,分行布垅,深埋浅点撒下一粒粒希望的种子。
几场雨水过后,绿油油的庄稼和野草都在疯长,村民们面朝黄土背朝天,汗爬流水地锄地拔草。
有一次我也加入劳动中,与蓝天大地接壤,与绿树野草相伴,与蜜蜂蝴蝶触碰,忙碌着,享受着,有“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劳累,有“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宁静,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闲,更有“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轻松,田野生活如同诗人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一样,是那么的宁静美好!
傍晚时分,天边的晚霞映红了半边天,树木,房子,田野,红彤彤地燃烧起来。我回到村子里,倚在土房矮小的墙根下,听大娘大婶们谈论村里的“新鲜事”:谁谁家的儿子领回媳妇啦,谁谁家买回摩托车啦,谁谁家在县城盖新房啦……恍惚间有来到“芳村”的感觉,有小说里“翠台”的影子……
暮色将至,小山村放牧的人陆陆续续地赶着牲口回来了,空气中弥漫着马粪、牛粪、羊粪的气味,村民们在井口上给牲口饮水,吆喝声,叫骂声,笑声回荡在整个小山村,渐渐地整个村庄沉浸在夜色中,不远不近的屋子里都亮起了灯,房顶上炊烟袅袅,偶尔村中传来几声“汪汪”的狗叫声,人们饱饱地吃上一顿压炕头饭,躺在热炕头上安然入睡了。美丽的小山村也沉静了。
时隔多年,由于城市改造,小山村的人们陆陆续续搬出了村庄,婆婆也搬到了县城,小山村在推土机的“张牙舞爪”下被夷为平地。
今天读到《野望》,读着读着,我的思绪就随着一个个生动的文字飘到了那曾经美若仙境的小山村,双脚踏上那条泥土混杂的崎岖小路,四处眺望一片片长满绿油油庄稼的肥沃土地,沿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就会来到我婆婆的家,她好像还坐在炕沿边,缝补磨破的袄子……读着读着,我不禁潸然泪下,那个炊烟袅袅的小山村,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变为土的原样,我又是从什么时候远离了那方土壤?
我怀念那时草木光阴里、袅袅炊烟间的深情,更怀念那抹悠悠岁月里、人间烟火中的安宁。
若你有一天厌倦了大都市的车水马龙、喧嚣纷扰,不妨试着回归大自然,和作者到“芳村”走一走,融入田园,返璞归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