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中国历史名胜古迹琅琊台
作者/邱兆勇(抱朴)
琅琊台位于山东青岛西海岸琅琊山上,琅琊台历史久远。《山海经•海内东经》中有:“琅琊台在渤海间,琅琊之东”。 [三面濒海,一面接陆,海拔183.4米。因山形如台故名琅琊台。
琅琊台中国东部沿海最著名的历史名胜古迹,春秋时期,越灭吴越王勾践欲称霸中国,遂于勾践二十五年,徙都琅琊,立观台以望东海。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南登琅琊山,重筑琅琊台三次登临。李斯刻碑。徐福东渡,西汉三朝皇帝巡琅琊。汉武帝七次巡天下,四次到琅琊台。汉宣帝、汉明帝等帝王也曾到此一游。历史上著名的文人骚客李白、白居易、李商隐、苏轼等,都曾登临琅琊台,留下许多脍炙人口不朽的篇章,琅琊台名垂青史。
金秋时节天高气爽,怀着对历史名胜古迹琅琊台的向往。我们声乐班的同学下课后,乘着时代的列车地铁,穿过海底隧道,飞驰在高架桥上,经过近2个小的的旅途,顺利到达龙湾地铁站,然后乘车到达王家台后村。王家台后村过去是靠近龙湾的一个渔村,现在村外沿海是龙湾旅游景区,村里家家是三层楼秦汉风格的旅游民居和超市,村里建设的整齐划一非常漂亮,饮食居住经济实惠舒适卫生。
清晨早起前往龙湾,湾畔沙岸广阔,海风轻轻烟雾弥漫,给大海蒙上神秘的面纱,旭日冉冉升起,露出了红红的笑脸,彩霞瞬时染红了金色的沙滩,大海涛声阵阵激起浪花飞溅,鱼码头小船随波飘荡,龙湾犹若一钩弯月拥抱着海岸,岸上蜿蜒曲折,亭台楼阁,小桥池塘,风景优美,芦苇飞扬,各种铜雕塑像仿佛回到了童年时代,打起铜鼓唱起歌,铜鼓声声心欢乐。
拙作诗七绝一首(新韵):
龙湾钩月碧波粼,旭日丹霞景色新。
浪涌金滩飞絮落,琅琊仙境喜登临。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琅琊台虽然不高,但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参观琅琊文化陈列馆和徐福殿,了解到古琅琊地区的历史变迁,、感受秦始皇向往海上仙山的心怀,走进福寿石竹林蜿蜒的小路,跨过小溪石桥。踏云梯到达观龙阁,观龙阁是半山的一处仿古楼阁,在这里可远眺琅琊台东北部龙湾的美景,继续往山上走可看到琅琊台的标志性古迹——秦朝刻石,石碑上有秦丞相李斯所写的86个字,是中国早的刻石之一。沿山间小路继续攀登到达峰顶琅琊台,琅琊台有徐福朝拜和秦始皇指点江山群雕石刻像,雕刻下秦朝的土台已封闭保护,登上琅琊台向东远眺大海,海天一色,大海之上,片片白帆摇海浪,浩浩黄海起烟波,海浪之上来鸥影,烟波之中响涛声。
向北眺望大珠山山峰交错耸蓝天,脚下阡陌纵横绘田间,江山如诗如画,从琅琊台琊台沿石阶到达望越楼,站在铜铸的越王勾践像下遥望碧海蓝天,旭日东升,理解越王大海一样的胸怀。从北路下山走秦御道、秦阙到徐福街。走秦始皇登琅琊台时走过的路,下山后可顺便去龙湾海滩走走,琅琊台青山绵绵碧海阔,绿地茵茵树满坡,海光山色北国风,历史遗迹琅琊多,琅琊台有山有海有风光,有诗有景有远方。令游人叹为观止,拙作七律诗一首:
《登琅琊台有感》
龙湾景美琅琊秀,足踏云梯登越楼。
御道蜿蜒霞染色,海波荡漾浪追舟。
始皇盼寿千年梦,徐福寻仙万古流。
忘却人生悲与喜,笑看风雨度春秋。

作者简介:
邱兆勇,(抱朴)男,汉族,中共党员,大专学历、黄海橡胶集团退休。1954年1月出生,山东省青岛市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山东诗词学会会员,山东散曲学会会员,青岛市诗词学会会员,李沧区诗词分会理事,《东崂诗刊》编委。
在《青岛诗刊》《东崂诗刊》等刊物,发表近百首诗、词和散曲,散曲被中国当代散曲大典收录。
主播简介:
苏宁,现居辽宁锦州。朗读者精英团队成员、喜欢唱歌🎤 朗诵,喜欢在美丽的诗文中徜徉,用声音传诵经典,在朗读的路上执着前行……现为新山东文学社副社长兼主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