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林正韵)
文/冯志清(上海)
据新华网、央视网最新消息:10月31日8时11分,神舟16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现场医监医保人员确认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身体健康状态良好。至此被称为“由中国首位4次宇航经历后航天英雄景海鹏”率领“2位科学家”组成“教授级航天团队”的神舟16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然而,在神舟16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的背后,笔者今晨获悉,10月31日,神舟16号“教授级团队”在凯旋返程、安全着陆途中再创常人不知道的多项奇迹!笔者将这些奇迹简单归纳为:一个亮点、四个关键、五圈等待,以绘各位读者。
首先,一个亮点。和神舟号前几个乘组不同,此次神舟16号在10月31日回家之前还完成了一项任务:就是由航天员手持高清相机,给建成后的中国空间站一一“天宫一号”拍摄高清全身照,而且,“天空一号”空间站全身背景还要带地球“同框”!这可是中国空间站“天宫一号”的第一次。这个任务完成,神舟16号这才正式启程回家。
其次,是“快速返回方案”的“五圈等待”。虽说这次神舟16号返回地球,依然采取了神舟13号以来的“快速返回方案”。但与之前神舟号快速返回方案有改进的是,此次神舟16号绕飞地球的圈数从早先的11圈,精准缩短到了绕飞地球5圈,合计仅用7个半小时。这样做的好处是大幅缩短了航天员返程的时间,也减轻了航天员在狭小空间长时间停留的不适感。
第三,四个关键程序。此次神舟16号经过绕飞地球5圈仅用7个半小时等待后,10月31日,自上午7时21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通过地面测控站发出返回指令,神舟16号载人飞船轨道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之后,飞船返回制动发动机点火。返回舱与推进舱分离。到上午8时11分,返回舱成功着陆,担负搜救回收任务的搜救分队及时发现目标并抵达着陆现场。注意整个过程前后仅耗时又创仅仅50分钟的纪录!而这个50分钟的纪录,靠得是“四个关键”程序的有效掌控!
因为,神舟16号经过5圈绕飞地球的准备和等待之后,最后的冲刺阶段即将开始。在事先预定50分钟时间里,神舟16号返回舱就将从大约390公里的高度回到地面,这一路,返回舱要穿越重重难关。关键动作有四组。
第一组,两次调姿、轨返分离,这组动作在大约390公里的高度完成;在距离地面约145公里时,第二步关键动是推返分离,即推进舱和返回舱分离;返回舱继续下降到10公里高度,这时空气已经足够稠密,第三步关键动作来了——开伞;最后是第四步着陆。
回顾这四组关键动作,从轨道舱和返回舱分离开始到着陆,从大约390公里的高度到落地,其实不过短短50分钟左右的旅途,但却是一路的风驰电掣、一路的惊心动魄。令人惊喜的是,中国航天科技的先进性成功确保了神舟16号返回舱在短短50分钟时间里,“四个关键”程序“环环丝丝”、“天衣无缝”紧扣!再创神舟16号返回舱50分钟“快捷、安全”返回着地奇迹!
10月31日,上午9时10分,神舟16号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全部安全顺利出舱,健康状态良好。当天下午,神舟16号乘组“教授级团队”三名航天英雄顺利返回北京。至此,航天员景海鹏圆满完成了第四次飞天旅程,累计在轨执行任务时间超过200天,是目前为止执行飞行任务次数最多的中国航天员。我国首位航天飞行工程师朱杨柱和首位载荷专家桂海潮也圆满完成首飞之旅,标志着我国现有3种类型航天员均已完成飞行考核和实践检验,为工程后续发展建设和大规模开展空间科学实(试)验打下良好基础。
值此,笔者为神舟16号“教授级团队”在凯旋返程、安全着陆途中再创常人不知道的多项奇迹而感慨万分!让我们传承航天精神,勇攀科技高峰,在各行各业以梦为马,用奋斗续写逐梦星辰大海的崭新篇章!为此,特赋《天净沙》为评为纪。
神舟十六荣归。
宇航三杰功垂。
首摄天宫碧辉。
倚球景美。
五圈精捷惊奇。
一一2023年10月31日上午屏前腹稿11月1日凌晨时事诗评定稿
作者简介:
冯志清,男,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在职工商管理硕士,高级政工师、经济师,化工企业多年公司党 委书 记、董事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曾兼任:中国化工政研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报社记协特约记者兼顾问、中国化学试剂工业协会第5~7届副理事长、上海市职工政研会理事兼特约研究员、中国化工文化艺术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作家协会第1~3届副主席和1~4届理事、顾问;中国文学艺术联盟签约作家、上海诗社会员、《2019年中国诗歌大典》副主编、2020年《古韵新风》第一册常务副总编、2023年《古钧新吟》执行主编、新上海诗社副总编、天下诗词文学时事评论员。1983年起,有各种论文、报告文学、散文、诗词在中央、部、直辖市等媒体发表或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