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云蒙山人贤弟一封信
文/李德平
你好!
读了你的上文,很是敬重和崇赏你的博学多才以及个人对书法的认识、观点和看法!对书法以及绘画艺术,吾从靠近或者说认识,确切地讲,该是浮浅而单薄无力的。
不怕贤弟见笑,我的学历,只是不够合格小学毕业。那些年,我的家庭成份不好,加上兄弟姐妹多,国家体制特别,日子过得艰难,何谈上学求知。我七八岁就随着大人做各种杂活,12岁跑四五十里长途来回路程担挑铁沙、木炭、干柴,赚块二八角的钱为家庭做些柴米油盐的零花补贴。我记不清有多少次光脚走那山间石土路,记不清多少次被饥饿搞得人直不腰、迈不开腿,记不清多少次就在那疯狂的年代击打得我童年的身心伤疼、直至现在仍不愿提及,每每想起总感隐隐作疼。
好多年,好多年以来,在好多好多的梦里,我渴望校园、渴望那叮当叮当的铃声。再后来,每逢高考的那些日子,喜闻谁家娃娃金榜题名,我的心里就会泛起不可描述的滋味……痛苦万般地哭泣、或者偷偷流泪,以致于失落、甚至绝望。
在我的生命中、直至现在,我最渴望和敬重、羡慕、崇赏的是知识!如果生命能像一粒种子那样,再去到能够生存的环境里、生根发芽迎春而长,我定会创造一个理想中完美而充实的人生。

萧老师,我说了这些心底的话,想必你应该能看出我对文化知识渴望及对文化人的敬重了!我没读过课本中的历史、地理、化学、理物、几何、代数、拼音、汉语语法……一切的一切,我只能在艰难的生活中一点一滴去认识、去学习,有时想想,自己去谈什么佛学、哲学、易经,还有书法、绘画,甚至文学艺术,真是自不量力,诚望贤弟不要见笑!
对你的书法鉴赏的深度、观点诠释,德平心有同感。讲起书法,或者说汉字,是有着它非同一般的可读性、可研性。千年的文化,或许是更长点的时间,它的一点一滴、一笔一画、一形一体,肯定不是一句两句话能讲清说透的。
该怎么说呢,我总以为,书法,或者说汉字,对它的认识和表达应该是远难于绘画。人常讲:三年能学个画匠,十年学不成一个书家。我自己深有体会,五十五年前就常和吴振锋乡党在一起,学他的毛笔字,直至今天也舞弄不出个样子。但有一点,能看出美与丑、浅与深。我曾经很喜欢毛泽东的狂草,是那般奔放、流畅、气势磅礴;也喜欢王羲之行、草;我喜欢那笔画中的柔韧,就如我现在喜欢振锋以及贾平凹等老师的墨迹一样,不同风格、个性,或丑、或拙,但却有着独特的美感和深度,如同我喜欢贤弟你一样,耿直、豪爽、真诚、知识渊博,风度翩翩。

你说得对,所谓的艺术,必许要有它的可读性,要从诗和文学的双重角度去表达、去理解、去探讨、去追求。没有一定的文化、文学、艺术修养是谈不得的。否则,只是个普通匠人。
说来对于书法艺术,我是初试了不少,特感敬畏。绘画也谈不得其中太多的道理。我总在思索中苦苦地冲破浅薄之类的障碍,该用怎样的审美观点去运用构图、造型和色彩,达成自己心想要、观众产生共鸣东西?于是,我就去用文学养画,再去用画表达文学,努力让二者共达其最佳状态。但,往往生存和生活中的琐碎和现实又冲击着游离不灭的情趣和对美好的向往。
相逢是缘。人生难得一知己。酒逢知己千杯少。言长时短,以上闲谈就当作朋友之间增进了解的内心独白!唯盼有机会再次近距离欣赏贤弟诸者多的人生魅力,一起讨论艺术这个永恒的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