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的眼神
对古建,我只是初学者,尚在罗巍老师的几次教学中,一点一点地摸索什么是椽、袱......徜徉在他的讲解中,才体会到建筑的魅力,无论是整体剖析,还是局部琢磨,每一座古建都是稀世瑰宝,每一个构建都透露着无数的信息。
原来仅是斗拱,就那么博大精深,那么有历史渊源,那么古今之意义不同。我只知道它们有的如莲花般灿烂,有的像怒放的花朵;有的硕大稳健,有的精巧繁复,却不知它们是民族根脉的象征。我只知道它们的大小、造型在历朝历代都有变化,却不知道那正是那个朝代、那个时期社会文化的缩影。从这里能破解出当时的国家气象、社会百态、民众向往和建筑工艺。这里面包含的内容太多,涵盖的建筑符号也太多。而这次阳泉市民协古建文化研究专委会组织的五台山佛光寺--“观唐代木建之美”游学活动,我错失了。我知道,我错失的不仅仅是一场游学之旅,还有许多。
由同伴发回来的视频看到,大家到达佛光寺时已近黄昏。晚霞的余晖中,佛光寺的大雄宝殿(东大殿),在光影中像鲲鹏展翅后落地栖息的样子。单檐庑殿顶式的大殿,有着巨大坚固的斗拱,面阔七间进深四间八架椽,出檐三米多的屋檐四角宽大,翼出深远,“如鸟斯革,如翚斯飞”。一对高3.06米的琉璃鸱吻相向而立,使整个建筑既沉稳大气、雄浑古朴,又显得灵动而富有生气。大殿坐东向西,依山而建,位于全寺最高的位置。站在殿前月台上,可俯览全寺。寺外山下是平原,疏朗开阔。






作者简介韩利敏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小说学会会员、中国青年作家学会主席团成员、山西分会理事、省作家协会会员、市作家协会副秘书长、市散文协会副秘书长、矿区作家协会秘书长。在《青年作家》《山西日报》等省内外报刊杂志发表作品百余篇,作品入选《山西中青年作家作品精选》《阳泉市建市60年作品精选》,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个人作品集《山与山的遥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