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有发小是孝子
文/李汝慧
不是每一个同龄人就称发小的,只有感情深厚的儿时玩伴才可称之发小,到鬓白之年仍情如当年的发小还能有一个,足矣。
昨天,是发小家老太太百日祭日,除了到坟前烧纸叩头祭奠之外,就是痛快的喝酒,没有悲哀,即使老太太去世出殡那天,发小也没表现出多少悲痛,倒是安排的“喜丧”,请了戏班子,为103岁的老太太送行,让老太太走的风光。

是的,享年103岁,是十村八村没有的,况且本来很健康的,每天由发小拉着到村东头与村里人闲聊,有说有笑,谁想到偶然摔了一下,看上去也无大碍,让村里医生看了看,输了点液体,谁知仅三天多竟安详的走了,村里人都盼着她多活几年呢,她已是我们村的骄傲。
老太太育有两子五女,长子已年逾八十,老太太所以能高寿,与发小的这些年的孝顺应不无关系。在农村,能做到尽孝很不容易,对老人的照顾与陪伴,意味着因时间和精力而耽误小家庭的经济收入,往往因对老人照顾的不平衡而使兄弟姊妹反目,或许有的因尽孝而使夫妻矛盾。

发小今年62岁,在农村算是能人,他能无师自通地懂电工,会电气焊,前几年领一班人在城市里安装电梯,虽没有大富大贵,但一年收入十万八万是肯定的,就在干安装电梯顺风顺水的时候,年已95岁的老母亲天天惦念在外打工的儿子,发小不忍老母亲的吃不好睡不着,不再外出打工。不到六十的发小,买了个电动车,拉着母亲各处散心,直到老太太去世。有一次,在一处牡丹园赏花时,一群身穿旗袍的时尚女人去拍摄录影,而身体健硕、腰板挺直的百岁老太太倒成了主角,成为牡丹园亮丽的风景线。
发小在兄弟姊妹中是老小,十几年前老爷子故去后老太太一直跟发小共同生活。发小的妻子需要进城给女儿看孩子,发小只好独自在家照顾老母亲。起初,发小夫妇从不攀着哥哥姐姐照顾老太太,直到老太太百岁,大哥大姐年龄已太大了,在东北生活的两个姐姐才轮流在家陪伴老人,给了发小喘息的时间。

我住在县城,因发小的姐姐能在家照顾老太太,发小有时也在县城女儿家小住。由此我俩常见面。或喝茶喝酒,或徒步健身,家庭琐事也是我们之间的话题。但发小身在县城,心在家中。虽姐姐生活中照顾母亲,但传统的、或者植于发小血统的儒家孝道根深蒂固。古代二十四孝纯属愚孝,已不能成为当今孝顺之规范,但当今何谓之孝?发小弃之巨额收入而不顾是谓孝乎?发小不计兄长姊妹尽孝均衡与否而独尽其心是谓孝乎?发小使妻子夫唱妇随尽心尽孝而使家庭和睦是谓孝乎?老太太生乎长寿,若非发小尽孝,也难乎长命百岁。

万事有因有果,我观发小家有一老,犹如一宝,有舍既有得,好人有好报。大女儿专科毕业十几年,近35岁竟考进社区,成为有稳定工作的社区工作者,女婿技术独特,收入颇丰。二女儿考上定向师范生,上大学无需交纳学费,毕业心想事成,安排在理想的乡镇中学,现已定婚,婚姻美满。何谓福报?诚是也。
我常与发小闲聊,发小对村中一些不孝之事常诉于我,每每梗梗于怀,气愤不已。这使我常常佩服发小,发小的孝道是纯粹的,他仅仅是乡村朴素的行为,已令乡邻所折服,也使有些所谓取得功名利禄的城里人所汗颜,我深以为是,是为述之。

作者简介:李汝慧,机关干部。文学爱好者。尤喜古文诗词歌赋。作品散见于多家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