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君子“三喻”,君子若玉,君子若水,君子若兰
文章来源:学习时报 郭树伟
主播:文嘉
“比德”,是儒家思想中表达君子品质的重要方式,儒家通过美的事物来比喻君子的道德品质。
“君子若玉”,出自《诗经》记载:“言念君子,温其如玉”,美玉即是君子的象征,诗人用美玉温润而泽的形象比拟君子温良谦恭的性格。
古人认为:温和润泽的品质就像君子温良谦恭的仁爱之心;其内部的纹理可从外面看到,就像君子表里如一的信义之心;叩击之际,会发出清亮悠扬的声音传之远方,就像君子有智慧把自己仁爱之心传达于四周之人;具有极高的韧性和硬度,就像君子“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一样具有超人的勇气;玉石断裂之际有断口但边缘却不锋利伤人,就像君子遭受折磨之际也能自我约束并不怨天尤人。
因此儒者认为玉的品质是与君子的品质最为近似:外带恭顺,内具坚韧;宽以待人,严以律己;光华内敛,不彰不显。
尤为需要强调的是,儒者更把君子进德修业的过程比作琢玉之过程。《论语》记载孔子和学生子贡讨论学诗修身的时候,就明确地把君子修身的过程比作“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古人以玉为饰,不是为了炫耀财富,而是借玉来展示自己的品德,或希望自己拥有玉一样的美德。

“君子若水”,是孟子对君子人格养成之实践的理解和比喻。他说:“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也就是说,流水具有这样的品质,不注满坑洼之地就不前行,君子进身修业,不达到目标决不罢休。
在此,孟子把流水奔腾不息前进的过程比喻成君子笃行修道求仁的过程,水“盈科而后进”的特点,正像君子锲而不舍、驽马十驾的修身过程。
同时,孟子还认为君子修养提升的过程具有阶段性特征,并提出“善人、信人、美人、大人、圣人、神人”是君子像水一样盈科后进的不同阶段。
孟子认为,“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波澜起伏的流水才会呈现出优美、壮美的风景,君子的进身修业也可能不是一帆风顺的,只有经过“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修养过程,才会“盈科而后进”,逐渐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涵养自己的君子品格。

“君子若兰”,显然是以美的植物形象来比喻君子的品质。《孔子家语》记载:“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孔子家语》中更有“气若兰兮长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之语,以芝兰来象征不因恶劣环境而改变、坚持追求理想、秉持高洁情操、矢志不渝的君子之德。
“芝兰生于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兰之香气,实是君子散发出来的醇正的道德之美!
“君子若玉”“君子若水”和“君子若兰”这三种主要的譬喻在今天仍是人们对德才兼备人士的称誉之词。“君子若玉”重在人生修养的德品内涵,强调君子的美德如美玉般纯洁高贵;“君子若水”重在儒者现实生活中的德行实践,强调君子如水般“盈科而后进”,自强不息,开物成务的进取精神;“君子若兰”重在人生德性的呈现,强调君子的美德如兰草般自具光辉,“不以无人而不芳”。
“君子三喻”是历史长河中文化自信的体现,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主播简介:文嘉,朗诵爱好者,朗诵作品席慕容的《点着灯的家》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曾经的羊倌儿,军官,税官。朗诵定位:传承优秀文化,激发向上力量,赞颂幸福生活,芬芳美丽世界。在《乡读》《清风诗歌网》等多家公众平台发布朗诵作品数千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