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庄系列小品之——莫非他们做得,我却做不得?
作者:谢卫
人走“背”字,喝凉水都硌牙,这句话用在邹七嫂身上,那是最贴切不过了。当初因为贪图天上掉下个“金元宝”,答应假洋鬼子的要求,以她的名义在赵家祠堂供奉小日本倭寇牌位的事件很快东窗事发,不仅因此罚没了她所有的违法所得,连搭进老本的“末庄大酒店”也被查封,整个儿就是眨眨眼乌珠的功夫,邹七嫂就突然倾家荡产,变得一贫如洗了。原先包括阿Q,王胡,白举人,吴妈,小D,小尼姑,老尼姑甚至包括负责看管土谷祠的老头子,剃着光头的老把总等等在内的一干人等——尤其是那家百年老店“未庄酒店”的掌柜——之后与时俱进改称总经理的,望着突然山一样耸立在村头的,堪称富丽堂皇的“末庄大酒店”,他们那个眼红,那个妒忌——尤其阿Q、小D、王胡、王妈他们,都简直快要流哈喇子了,那个剃着光头的老把总,更是用“妈妈的什么世道”来直接了当表达了他的不满与愤怒。连大尼姑、小尼姑都忍不住在邹七嫂背后吐口水:她这是走了什么狗屎运?没见她家祖坟冒过青烟呀。最蹊跷的是,她邹七嫂这么眼睛一眨,老母鸡变鸭,几几乎都要在未庄跟赵老太爷平起平坐了,那赵家竟然稳如泰山,不但没有丝毫不写意的表示,那父子俩反倒突然对邹七嫂另眼相看,甚至打得火热起来,让全体未庄人直呼“看不懂”,总而言之,邹七嫂一时之间,成了整个未庄的“头条热搜”……直到有一天,来了大批公家穿制服的人,未庄人才如梦初醒:“噢,事情原来如此啊。”
现在邹七嫂一下子落毛凤凰不如鸡,阿Q、小D、王胡他们又不免凑在一起窃窃私语,几个牌位的事体,而且还只是挂了个名,公家对邹七嫂的处罚是不是也忒厉害了一些?
在赵老太爷家做过帮佣的大脚寡妇吴妈则用了一个文绉绉的字眼:“她那叫咎由自取。”
而百年老店“未庄酒店”的掌柜——也叫总经理的,这时候却突然冒出一句总结性发言:“这叫人心不足蛇吞象。”
一时间,邹七嫂再次成了整个未庄的“头条热搜”。
只是因为现如今稀奇古怪的新闻实在太多,所以邹七嫂“拜鬼”一事,也就很快被末庄人抛在了脑后。
不久之后的有一天,赵白眼,也就是假洋鬼子,拎着两盒“茴香豆”,再次来到邹七嫂家,邹七嫂起初是想要将假洋鬼子拒之门外的,但末庄有一句老话,叫作“伸手不打送礼人。”何况那茴香豆还是她外孙女的最爱。但最怎么着,这时候两人相见,都难免有些尴尬。还是邹七嫂快人快语,让假洋鬼子“有P快放,有话快讲。”搭了这个台阶,假洋鬼子这才清了清嗓子,说明了来意。说是镇上新开了一个菜市场,作为补偿,在征得赵老太爷同意之后,那个日本朋友出钱,给你租了个期限三年的铺位……一听“日本朋友”几个字,邹七嫂立刻谈虎色变:“什么狗屁日本朋友?他这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你当我还会上你们的当是不是?”邹七嫂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假洋鬼子却哈哈一笑,说人家日本朋友这回是无条件真心帮忙,你想在菜市场那个已经预付三年租金的铺位上做任何买卖,他都不会过问。
“真的?”邹七嫂听了这话,便多少有些心动。
“这个还能有假!人家说好了,这完完全全就是给你的一种补偿。”
又跟做梦一样,邹七嫂居然在镇上开的大菜市场里面,有了一个三年不用交一分钱租金的铺位。到了这一刻,邹七嫂成天阴雨绵绵的脸上,终于开始阴转多云最后云开日出起来。考虑再三,邹七嫂决定经营以面条、馄饨、饺子皮为主,兼营米面油批发。她在请人将那个铺位简单装修了一下之后,很快就开张做起了生意。邹七嫂开了多年的“末庄土菜馆”,虽然没有赚到什么银子,但识别形形色色各种人等的面孔,她倒是攒足了许多宝贵经验的,所以对于眼下的行市,她心里早有了盘算:只要肯吃苦,不,只要能够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不信这三年不赚它个盆满钵满!
然而铺子开张个把月下来,却发现苗头不对,铺子租金虽然不掏一个铜板,但管理费,卫生费,治安费,再加上进货的成本……哎呦喂,这进的远没有出的多,照这样赔下去,别说三年,三个月都撑不到头。再瞧斜对面那家同样卖馄饨皮、饺子皮、面条啥的,生意却做得红红火火,这到底是咋回事呢?邹七嫂是个不信邪的人。别人能做好的买卖,她就不信自己会做不好!她就不信自已没有“东山再起”的那一天!
功夫不负有心人,邹七嫂很快就掌握了斜对面生意红火的“奥秘”,他们原来是在面粉里面做了手脚,不,应该说是做足了文章,邹七嫂笑了:莫非他们做得,我却做不得?
于是,邹七嫂根据已经掌握到的那个“奥秘”,开始如法炮制,嘿,就这么如此这般一弄,她家的生意果然便有了起色……
正当她打着如此这般如意算盘,准备更进一步大干快上的时候,没想到,突然有一天,许多公家穿制服的人又来到她的铺位前,用他们带来的一些仪器,分别将面条、馄饨皮、饺子皮等等之类的,一一放上去“检验检测”……最终正式通知邹七嫂:“你这里售卖的面条、馄饨皮、饺子皮硼砂含量严重超标,现勒令你立刻停业整顿,听侯进一步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