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0日-21日,广东省邹氏宗亲会邹锡昌先生携广东省宗亲会部分成员及梅州宗亲会宗亲一行十三人赴江西吉水考察,江西省邹氏宗亲会会长邹昌志、总顾问邹孝成和部分副会长及秘书处有关成员作陪接待。
相聚交流畅所欲言,充分体现邹氏血脉情深,兄弟意重。 在参观考察吉水前江邹元标文化园及全国邹氏总祠的选址、规划及前期相关筹备工作后,就文化园和总祠的建设听取了有关人员的汇报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邹锡昌会长充分肯定江西省宗亲会的远见卓识,认同并赞赏在昌志会长、孝成顾问的引领下,江西省宗亲会所进行的不懈努力。
邹元标(1551-1624)简介:
㵯公二十五世孙,天纬次子望龙二十一世孙。乳名细孙,字尔瞻,号南皋,吉水人。他从小聪明,过目成诵,九岁通《五经》。二十岁跟王守仁的传人----福建按察使胡直游学。神宗万历初解元,五年(1577)登沈懋学榜进士,观政刑部。其时,神宗年幼,张居正乃神宗之师,朝廷权相。居正父死,皇上未准奔丧,仍留朝廷裁夺朝中大事。一次,当吴中行等朝廷大臣挨杖毕,邹元标交出自己的奏疏,抨击张居正“才虽可为,学术则偏,志虽欲为,自用太甚”。又抨击说,“进贤未广”、“断刑太滥”、“言路未通”、“民隐未固”、“沮豪杰之材”、“不尽五常之道”,“亲(父亲)生而不顾,亲死而不奔”。大大激怒了张居正,将邹元标也廷杖八十,谪守都匀卫。卫在夜郎(今贵州西部)万山之中,邹元标带着新婚三天的妻子江氏居夜郎整整六年。张居正曾派钦差大臣前去暗杀邹元标,可是钦臣半途暴病而死,使邹元标免遭杀身之祸。张居正死后,万历十二年(1584)召拜邹元标吏科给事中。这时,邹元标首次陈述培圣德、亲臣工、肃宪纪、崇儒行、饬抚臣五事。后因劾罢朝臣徐学谟、张士佩两位尚书而令致仕(罢官)。慈宁宫灾,邹元标又向皇上奏时政大事,劝皇上“翻然自省”,又激怒了皇上,被谪为南京刑部照麿,迁兵部主事,召改吏部员外郎,后以病免职。不久,起补验封,他回南京向皇上奏万言疏,陈吏治十事,民瘼(人民疾苦)八事,在南京三年,后因病回家。过了较长时间,起用本部郎中,未赴。接着,母亲逝世,邹元标居家讲学,从游者众,名扬天下,为东林党领袖。此后,邹元标居家将近三十年。光宗继位,召拜大理卿,未至。晋刑部右侍郎。熹宗天启元年(1621)四月邹元标还朝,首进和衷之说,提出“朝臣和,天地之和自应”。并提出论人论事不要怀有偏见,“偏生迷,迷生执,执而为我,不复知有人,祸且移于国。”强调论人应当公平,论事应当惩前虑后,要以天下万世之心来衡量人与事,这才会议论公正,国家也就自享安静和平之福。这时,熹宗还采纳了他的荐举,接纳了涂宗浚、李邦华等十八人人朝为官。接着,他又向皇上陈述拔茅阐幽、理财振武等治国之道,使之保泰四规,并请求皇上召用了叶茂才、赵南星、高攀龙、刘宗元、丁元荐等人,恤录了罗大纮、雒于仁等十五人。熹宗对邹元标可谓言听计从。其年十二月,他被改授吏部左侍郎,未到任。旋即,拜他为都察院左都御史,授资政大夫。此时,在邹元标的疏论之下,有不少昔日因“京察不公,专禁锢异己”而含冤之官得以昭雪。邹元标与赵南星、顾宪成号称“三君”。他这次还朝,不为危言激论,与物无猜。然而,朝中小人惧怕东林党权力过大,天启二年(1622)十月,邹元标与冯从吾因在京师创办“首善书院”,朝中给事中朱童蒙、郭允厚、郭兴治虑明年京察不利他们,暗中谋划,连疏攻讦,力排元标等东林党人。后来因魏忠贤掌握朝中大权,邹元标疏辩请求辞官,熹宗劝慰留下,元标连疏,熹宗诏加太子少保。邹元标又上《老臣去国情深疏》,历陈军国大计,而以寡欲进规,人为传诵。此《疏》收入《邹忠介公奏疏》卷5之《去国陈悃疏》中。是年,邹元标辞官回家,天启四年(1624)卒于家。崇祯继位,赞邹元标为“三朝遗直,一代名儒”,四年( 1631)敕赠他为太子太保,吏部尚书,谥忠介。

邹元标的一生,除主要致力于政务和讲学外,文学上也有一定的成就。他一生著述颇丰,有《愿学集》8卷、《太平山居疏稿》4卷、《日新篇》2卷、《仁丈会语》4卷、《礼记正议》6卷、《四书讲义》2卷、《工书选要》11卷、《邹南皋语义合编》4卷。邹元标文学创作较多的是诗歌,他现存的近二百首诗作中即有不少佳作,特别是那些写景记游的作品,写得很有情趣。
他刚直不阿,方正耿直的精神和思想一直在人们中传颂,在他家乡吉水县,至今仍流传着“割不尽的韭菜地,打不死的邹元标”的歌谣。
无论从历史邹氏迁徙的角度,还是元标先祖的`打不死的邹元标″精神和在历史上的文化成就和地位,或是江西邹氏总人口居全国首位,以及江西省邹氏宗亲会的积极性、战斗力和当地政府的支持力度,包括吉水人杰地灵的风水环境,都勿庸至疑的适合将全国邹氏总祠定址于此。
锡昌会长不仅表达全力支持的意向,同时对做好规划筹建的相关工作提出了中肯的建议:首先迅速组建精干的筹建队伍,大力宣传和联络邹氏宗亲中的有识之士,倡议召集各省的宗亲会会长会议,形成更大范围的共识。同时做好相关的论证工作,形成严谨的可行性报告。

感谢广东省邹氏宗亲联谊会的全力支持,我们一定会将这个传承邹氏文化,荫福邹氏子孙的千秋大业从蓝图变为现实! 同邹共福!
邹怀香、邹忠民//文 邹宇萍//图
审核/超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