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红薯干
作者:王海民
视频制作:阿琼
七十年代初期,我也就十多岁的年纪,记忆也就有了,记忆中的半夜起来捡红薯干,我至今难忘,回想起来还觉得很有意思呢!
那时候还是大集体生产队时期,大概到了九月底的时候。过去这时节天气比现在的这时候天气冷的多,当时人们也没有秋衣秋裤,保暖衣之类的衣服穿,物资特别的匮乏。穿单有点冷,穿棉有点热,又没有别的衣服,只有忍受着冷冻坚持,没办法啊!
那时候过了九月九,生产队就开始耪红薯了,红薯是那年代的主产粮,每队种的都特别多,擦红薯片晒干是来春的救命食。所以,擦红薯片,捡红薯干也是一件重要的农事,我们虽然小,但也跟着干的不少,最难忘的就是夜间起来捡红薯干了!
半夜里我被父亲从睡梦中摇醒,呼起来叫去地里捡红薯片,因为天阴要下雨了。朦胧中听见生产队的钟声“咣,咣,咣……”的响个不停,是队长通知大家起来捡红薯片哩。我老大不情愿的穿上衣服,跟着大人随着人流,走在土路上,前往我们生产队的地块——老坟垴地,队里的人几乎都出动了,有拿着麻袋的,担着大筐子的,还有拉着架子车的,有人提着马灯,也有人打着手电,有几个男人还吸着旱烟,像赶大夜集似的,也很壮观!
那时节的夜里好冷啊,又想下雨,乌云满天,东风刮的也特别的冲,也特别的尖,但人们也顾不上冷了。到了地块,找到自己家的红薯片地,开始捡,谁也不多说话,两手不停的捡着。由于手时不时的挨地,一会儿手就冷了,在被窝里暖和的余温早就荡然无存了,手指头冻的生疼,只有用嘴对着手呵点热气暖和一下。大人们则催着“赶紧拾,赶紧捡”。心急手快不一会儿就捡满了两大筐,父亲就用担子担回家。走的时候还嘱咐我们不要停,快点捡啊,你看天都开始下毛毛雨了。
中间实在冷了,不知道谁家在哪里弄的柴禾,点的一堆大火,我忍不住就跑过去,到了那里见好几个不大的小朋友也都在那里烤火,心里也就高兴了。
这时队长又在黑暗中高声吆喝着,谁家人手多,捡快完的去中间帮助五保户王大娘,还有烈属张大爷家捡会。那时候人听话,也自觉,队长话音刚落,就果真有人影朝中间去了。后来我才知道,原来小脚王大娘,也是着急收红薯片,不小心把脚崴了,捡不成了。队长无法,就用架子车把她送回去,又让人给她弄热水热敷一下,真是忙中加忙,好歹那时候人实诚,心眼好,也没有啥怨言。
还有光棍汉王二憨,他有点傻不愣登的,单身一个,也不知道晚上听见钟声了没有?也不一定起来捡红薯片。虽然不精,但也是生产队中的一员,也不能不管,也不能叫饿死啊,大家就又自觉的帮他捡了,捎带帮他带回家。七十年代的人特别好,特别知道帮助人,心特别的善,现在的人和那时代的人无与伦比。
忙乎了有倆小时吧,一队上各家的红薯片都收好了,老天似乎想给大家开玩笑呢,毛毛细雨也不下了,乌云也散了,残月也露出来了,大家看看天也都苦笑了。这时忙碌的人们也累了,也疲惫极了,在无奈中回去睡觉了。因为天亮了,人们还得起来下地去干活呢,我们还得起来去上学呢!我爱读书,河南渑池县人。我叫王海民,自由职业,谁陪我一程,我陪他一生!
一次投稿将同时发布六大平台
凡发表于思归客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需转载原创文章的可申请授权(编辑微信:czj69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