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大运的故事(四、五、六)
王玉华
(四)
邹大运去邮局发完信后,一身轻松地回到校园。刚走到校门口,忽然听到一声清脆的女声从一侧袭来,“邹大运,你的信!”
循声望去,原来是学校同级女生篮球队的6号队员丁晓霞,他还没及反映过来,丁晓霞就飞也似地来到他面前。他心中不免一颤:“往常老家来信都在传达室,谁的信会在她的手里呢?”
丁晓霞右手拇指和食指捏着一个白底且绘有红梅图案的信封,冲邹大运嫣然一笑,把信封塞到邹大运手里,在迅即转身离开的同时,发出一阵银铃般的笑声,旋起的长发飘来阵阵清香,一蹦一跳地渐渐远去…
邹大运收了目光,见信封上既没有收信人,也没有寄信人。洁白的信封上点缀着几枝娇艳吐蕊的红梅,那显然是人为绘上去的。拆开信封,邹大运惊呆了,这原来是丁晓霞写给他的一封求爱信。
原来丁晓霞早就暗恋上了邹大运。 在丁晓霞眼里,身高1、80,学生会卫生委员,班级团支部书记,学习成绩优异,学校男生篮球队的男6号,妥妥的就是她心中的白马王子。
她注意邹大运近两年了。同学们入校一年后就开始了恋人之间的卿卿我我,有的甚至公开了情侣关系。她发现邹大运除集体活动外,总是一个人独自散步,独自在教室里学习到很晚。身上总是穿着一身陈旧而又干净整齐的黄色军装,处处洋溢着一种朴素干炼,坚韧踏实、朝气蓬勃的精气神。
因为不一个专业,只是在篮球场上短暂的接触,平时自然地了解的少些。近一年多来,经过旁敲侧击地打听和凭着第六感觉,他知道邹大运是个农村来的小伙子,让人们有一种踏实、温暖、且富有活力的感觉。
丁晓霞家就在江城,出身书香门第,父母家教很严,虽然学校离家很近,她也是严守校规校训和父母的嘱托。
在七八届的女同学中,邹大运的“霸气、帅气、和才气”那是公认的,可惜家是农村的,听人说家里特别穷,这便降低了他在女生择偶中的综合评分。
丁晓霞却认为,人穷是暂时的,只要有成长和发展潜力,一定会有个美好的未来。所以她特别看好邹大运,但苦于没有合适的机会和方式表达她内心苦苦暗恋的情愫,她只好借助送信的形式吐露自己的心声。
邹大印看完信后,心里就全明白了。丁晓霞是独女,父母都是大学老师,晓霞在信中讲的很透彻,只要他们喜结连理,晓霞的父母就会想办法在毕业时把他俩留在江城工作。
邹大印回到宿舍躺在床上辗转翻侧,刚刚发出了与张姑娘的告别信,又迎来了女校友的求爱信。心想,自已穷学生一个,给不了张姑娘幸福,就能给丁晓霞幸福吗?
思考良久,他拿起纸笔形象逼真地画出家里的老房子,房后画了一株寒冬凛冽气氛笼罩下的老槐树,槐树的秃枝残叶上落着一只瑟瑟发抖的黄色小鸟。晴朗的天空中又画了一只展翅飞翔的俊鸟,感觉画面留白满意后,又在左上方写下了这样几句话:
“家无梧桐树,难栖金凤凰,谢蒙君之爱,海天各一方……。”
画写完毕找来信封,写上“学友晓霞芳启”四字便去了传达室,委托陈大爷交给丁晓霞。
时间过的飞快,毕业没计和毕业论文都顺利通过了。丁晓霞亲自找到宿舍来问邹大运对毕业后的去向有什么想法,他怏怏地回答丁晓霞:“顺其自然吧!”
丁晓霞告诉邹大运,面对毕业分配这件决定学生职业生涯的人生大事,有家庭背景和其他人脉的学员早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疏通好了分配渠道,毕业分配通知书分发只是个形式。果然,当通知书到了每个学员手里时,邹大运才知道一部分同学去了国家部委或各省市的厅、局级单位,还有的留校当教师,最差的也是到省会城市的规划设计或中心城市的大型企业,而他要去的却是处于深山沟里的伏牛山钢铁厂。
拿着分配通知,邹大运心里虽是有些失落感,又不便找人倾诉,只好拿着分配通知先回到了老家。
回到老家,邹大运先是去拜访高中的两位老师,请恩师给他指点迷津。陈老师送给他一幅字:“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而探望周老师时,周老师给他讲了一个宋代文学家黄庭在舞阳写诗的故事。
黄庭坚是北宋文学大家,他一生与舞阳有着深厚的渊源,1067年黄庭坚任叶县县尉,其好友裴仲谋任舞阳县县尉,两县相邻,交通便利,闲暇时常伴游探讨人生。
在舞阳,黄庭坚写下了一首著名的诗词《书舞阳西寺旧题处》:“万事纷纷日日新,当时题壁是前身。寺僧物色来相访,我似昔人非昔人。”诗词通过对时光流转,事物变迁现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易逝的感慨和对个人生活经历的反思。你去的伏牛山钢铁公司就在舞阳县呢。
周老师语重心长地说:世事经常变幻,时间不停的推移,万物都在不断更新。作为个人,在当今社会大变革时代,更要常常思考未来和反思自已的过去,顺应潮流,踏实前行。你大学学的金属材料与热处理专业,分配去伏牛山钢铁公司专业对口,正是施展才华的时机,对你成长很有好处啊。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苦其心智。你基础不错,又正值青春年华,相信经过一番历练,会做出一番事业的。
临别,周老师又送他一幅字:“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1982年的8月下旬,邹大运来到了位于伏牛山脉的“伏牛山特种钢钢铁公司。”开启了他恋爱、成家、入党、人生迷茫和性格磨练的又一次人生大转折……
(五)
伏牛山钢铁厂位于中原省大顶山市的一个县级市,因处于伏牛山东部余脉和黄淮平原交接地带而得名,此地也是与洛阳、开封、南阳三市相临的中心地带,有着丰富的铁矿石资源。
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战国时称“合柏,”是著名的冶铁铸剑重地,战国时苏秦曾说:“韩卒之剑戟皆出于棠溪、合柏、龙渊。”著名的“龙泉宝剑”就是用杨庄乡龙泉水淬火制成的。县城建于西汉时期,具有800多年的历史。唐代大诗人李白,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等大家都在这里写下了许多歌咏山川盛景和歌颂劳动人民的诗篇。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西方世界对我国的严厉封锁和前苏联屯兵百万的军事威胁,国家开始了大规模的“三线建设,”为了尽快生产出航空母舰专用钢和坦克车防弹甲板专用特厚钢板,1970年,国家决在这里筹建特厚特宽钢板生产基地,属于国家重点工程。
按照三线建设需要靠山临水隐蔽的要求,厂址选在了石漫滩水库的北岸和马鞍山南部一代,一声号令之下,来自全国各地相关行业的建设者,10万兵马组成的建设大军浩荡荡开进了伏牛山下的舞阳县。当年这项工程被命名为“平舞工程,”由武汉军区副司令、省军区司令、开国少将张树芝担任总指挥。只用了三年的时间,1973年4月13日,伏牛山钢铁公司正式成立。
一座依山傍水的钢城拔地而起,生产的特宽厚钢让中国人在世界上挺起了脊梁。
公司有自备电厂、铁路专用线、冶铁厂、机修厂、医院、学校、后勤等众多生产项目和生活配套设施。生产的16大系列350多个品种中有220多个替代了进口,采用外国技术标准生产的60多个品种出口美国、德国、日本等多个发达国家和地区。产品大量应用于国家重大工程、重大技术装备,为北京2008奥运会主会场、国家体育场专项研究生产出了110毫米厚专用钢板,实现了“鸟巢”用钢全部国产化。
在国家大飞机工程、三峡工程、港珠澳大桥、北京首都机场扩建、国家大剧院、中央电视台新台址以及国家战略石化工程、载人航天事业等领域均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该厂还是我国十六大铁矿(如同期的山东莱钢)之一,也是最早能生产特宽特厚钢板的大型企业。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上世纪八十年代正是企业扩建、技术爬坡的关键时期,也是亟需需技术人才的时候。 所以,作为改革开放分配来的第一个大学生,钢厂党委对邹大运是作为重点人才进行培养和使用的。
来到钢厂后,邹大运被分配到热处理车间做技术员,由于认真负责,很快成为主任助理。
世界性一流制造企业都非常重视热处理,都会持续加大研发力度并将其视为核心技术而严格保密,它是企业能否持续占领世界技术高地、增强核心竞争力的最后一道环节。
热处理虽不会改变产品的形状,不易在直观上让人加以重视,但不严格按标准规范操作,就会造成产品积变和变形,从而破坏产品的表面质量和尺寸精度,导致前期生产成果的前功尽弃和产品报废。
热处理又是机械制造业中高耗能易污染的工艺之一,加大力度研发高效节能、少污染或无污染的热处理装备,会很大程度减少排出的废气、废水、废液、废渣、粉尘、噪声、电磁辐射等。
还有,热处理在先进制造企业中可以做到一本万利,其本身产值虽然只占制造业的百分之几,但热处理水平的高低则可能使整机增加几倍几十倍的附加值。虽然有人会仿造出外形和功能相似的产品,但使用寿命和技术可靠性会大打折扣,先进的热处理一技术是拿不到买不来的。
通过对钢厂建设背景和产品对国家建设重要性的深刻认识,邹大运也对钢厂以后的发展和个人的前途有了信心和激情。
热处理还是一个高温高强度的职业。脏、累、苦、险,劳动强度大,车間只有少数做辅助性工作的女员工。在整理技术资料和采集技术数据时,邹大运就会找几个耐心细致的女工来帮忙。邹大运在按排工作时既祥细到位又热情周到,女工们也乐意全力配合支持。
1982年国庆节的傍晚,邹大运在厂区外面一条林荫小道上散步。不经意回头之间,他看到一个身影很象大学女校友丁晓霞身影的女子正向他走来:身高1、65,黑亮飘逸的长发,上身着一件红色的上衣。
此时此刻的邹大运一阵心头发堵,喉咙发紧,不知不觉地放慢了脚步。当姑娘即将走到他面前时,没曾想姑娘一双明亮的秀眼向他飘来羞涩的目光,四目相望的刹那,俩人又感觉羞愧难当,迅速地各自把目光移开。邹大运转身站在了原地,姑娘则向前迅速跑了几步后快速地消失在黄昏的光影里……
刚刚开启改革开放步伐的山区县城,仍然还是一个男女授受不亲的年代。一对四目相望的青年男女,没有说话,也没有交流。但就是那一瞬间的温柔羞涩,却开启了俩人心底奔流的爱河……
(六)
1957年出生的丁晓梅是安徽濉溪人(生产口子老窖的地方),父亲丁在常是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革命老战士,退伍后在县食品厂工作,母亲也是县食品厂的女工。由于厂里住房紧张,两位老人就把家安在县城附近的农村老家。 丁晓梅从小在村里上小学,高中在县城。1974年毕业当了两年回乡知青。1976年,根据国家照顾烈军属子女就业的政策,通过社会招工来到了伏牛山钢铁公司。 丁晓梅四岁时,一直盼着再要个男孩传宗接代的父亲见妻子没再怀孕,就从大伯家给她过继了一个大哥,但过了三年后母亲却又给添生了个小弟弟。 丁晓梅老家不缺人手,也不缺钱化,加上公司离老家远些,所以很少回老家探亲。在那个女孩过了25岁还没成家就会遭受他人异样眼光对待的年代,丁晓梅几年来一直没遇到满意的意中人。 邹大运的到来让丁晓梅心底激起了阵阵涟漪。在300多人的热处理车间,她没有机会接近这位刚刚出现不久的名牌大学生,每当看到帅气的邹大运和其他女工在一起时,她有时会产生一股莫名的醋意,还会有一丝渴望寻找与邹大运接触机会的冲动,当她又注意到邹大运上班下班都是一身工作服、断定这个小伙子不是本地人,家里经济不宽裕时,又不免心里会有点犹豫。 但当她最后看到邹大运刚来一个多月就被任命为车间主任助理时,早先那种渴望寻找接触邹大运机会的想法又日渐强烈起来。 人生有时真的很神奇,运气到来时,想什么就会出现什么。 1982年国庆节,同的也是天涯共此时的仲秋月圆之夜,这是个多么美好的傍晚啊,丁晓梅幸运地迎来了她人生爱情旅程上的圣光时刻。 挂在东边山岗上空的那轮皎洁明月中的吴刚和嫦娥,静静地注视着这座山青水秀的年青钢城。走在林荫小道上,身边的每一株法桐,似乎都变成了电影《天仙配》中七仙女与董永邂逅相遇的大槐树。想到这里,这位身材高挑、容貌俏丽的大龄剩女终于在心里松了一口气。 丁晓梅拿定主意要摸着石头过河,去试探一下邹大运对她的真实想法。 第二天周六,邹大运趁中午的时间去邮政局给老家汇去了50元钱:陈老师和周老师各20元,那是还给他在上大学时,两位恩师的倾心资助。另外10元是给父亲的,公司离家太远了,要让父亲营养滋补一下身体。 用一个月的工资了却一桩多年的心事后,邹大运心轻松了许多。 下午上班,就在即将走到车间门口时,迎面款款走来昨晚见过的那个酷似校友丁晓霞身影的女子。接近面对面了,俩人竟不自觉地四目相对,象是早已熟悉多年的朋友含笑点头、相互示意,但在擦身而过后又竟然不约而同地转身相互凝视起来。 丁晓梅有点羞涩地首先打破僵局:你好,邹主任,我是热处理车间的行车工丁晓梅。邹大运这才知道她俩是一个车间的同事,但心里不禁暗自称奇,丁晓梅,丁晓霞,相似的名字,相似的身材…… 1982年10月10日星期天一大早,住在女工集体宿舍的丁晓梅,把早已买好的《庐山恋》电影票塞到邹大运手里。 《庐山恋》是1980年由张瑜、郭凯敏主演的风景抒情故事片。影片讲述了一位侨居美国的前国民党将军的女儿周筠回到祖国庐山游览观光,与中共高干子弟耿桦巧遇,两人一见钟情并坠入爱河的故事。 这部电影2018年8月18日,被评为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十大优秀影片。巧的是同年9月13日,国家民政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第十届“中华慈善奖”表彰大会上,已是身为国家首富的邹大运获得了第十届“中华慈善奖,”并作为获奖代表发言。10月又获得了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光荣称号并登上了天安门城楼国庆观礼台。 2018年9月13日,邹大运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发自肺腹、饱含深情地对与会者也是对全国人民说:“没有国家的恢复高考,我还在农村;没有国家的14块助学金,我也读不了大学;没有国家的改革开放,“天一盛大集团”也没有今天。“天一盛大”的一切,都是党给的,国家给的,社会给的。我们应该去承担社会责任,我们应该回报社会,我们必须回报社会,这不是空话,也不是虚话,这是我的心里话。” 自然,这也是本文的后话。 书归正传,从影院出来已是中午,饭后俩人又一齐去游览伏牛山看红叶。晚间临别时,丁晓梅又递给郑大运5元钱,让他买件象样的上衣…… 又是一个周末,为了回报丁晓梅,邹大运也买了电影票,俩人一齐去影院,他们看的是电影《陈奂生上城》。 电影《陈奂生上城》叙述的是农民陈奂生进城用自做的油绳换钱的故事。陈奂生卖完油绳时已是一晚上,因患重感冒睡在了车站的联椅上。从前在他们村蹲过点,并在陈奂生家里吃过一次饭的县委吴书记因出差也来到候车室等车,吴书记和司机把病重的陈奂生送到医院并按排住在县招待所。故事的重点一是陈奂生一天卖油绳至少纯赚5元钱,二是陈奂生因结识县委吴书记而及时就医并有了人前吹嘘的资本。电影情节幽默有趣,讽刺意味浓厚。
电影是由著名作家高晓声短篇小说《陈奂生进城》改编的,曾获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高晓声的原意,是通过陈奂生这个典型人物来揭示社会大变革背景下,农民因小农意识深重,日子好起来后又刻意追逐金钱和物质享受,盲目崇拜权力金线,缺乏高尚精神追求的重大社会课题。揭示了人们在部分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后,在社会变革中失去了正确的人生追求、陷入迷盲而不自省,甚至狂妄自大、目空一切的自毁自灭绝境。正如作者高晓声说,这些弱点:“如果得不到解决,中国还会出皇帝。”
看完电影,丁晓梅用疑惑的眼光看着邹大运问:“你喜欢电影中的什么?”
邹大运解释说:“我在想,陈奂生卖油绳一天赚5元,一月可以赚150元。我大学毕业工资56元,你工作了5年月工资40元……”
(未完待续)
本小说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切勿对号入座。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