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雄风
文/舟自横渡
天朝摆阔宴群夷,
上国加威海作池。
不问脂膏何处敛,
休悲蝼蚁肚肠饥。
唐郭强读诗:
这首《大唐雄风》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盛唐气象的讽喻画卷,在艺术表现和思想内涵上呈现出鲜明的张力,值得从多个维度进行评析:
一、意象建构的恢弘与尖锐
诗人以"天朝""上国"等传统帝国意象开篇,通过"宴群夷""海作池"的夸张手法再现大唐的外交威仪与疆域想象,却在三四句陡然转入"脂膏敛""蝼蚁饥"的民生疾苦。这种由云端到尘泥的视角切换,形成强烈的视觉落差,恰似张籍《野老歌》中"苗疏税多不得食"的现实际遇。
二、反讽手法的双重奏鸣
"不问"与"休悲"的祈使句式构成权力话语的典型修辞,表面展现统治者的从容气度,实则暗含杜牧《阿房宫赋》"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的批判逻辑。诗人将宴饮欢歌与民生凋敝并置,延续了白居易"秦中吟"系列诗中"夺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的讽喻传统。
三、历史隐喻的当代回响
诗中"摆阔""加威"等现代词汇的运用,赋予历史场景以强烈的现实指涉性。这种古今互文的写法,令人联想到聂绀弩《散宜生诗》中以古讽今的笔法,在七绝的古典形制中注入现代批判意识。
四、格律技艺的收放自如
作品严守七绝平仄(首句仄起平收式),"夷""池""饥"押平水韵四支韵部。第三句"不问脂膏何处敛"采用"仄仄平平平仄仄"的拗救句式,在规范中见变化,展现诗人对传统形式的娴熟驾驭。
此诗犹如一柄双刃剑:锋刃处闪烁着李白"秦王扫六合"的雄奇光影,剑脊上却倒映着杜甫"朱门酒肉臭"的忧思。在二十八字间完成对盛世神话的解构,堪称当代旧体诗中"微言大义"的典范之作。
备注:
图片选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即删,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