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时十月
(风俗忆趣)
长安,蔡亚利(金沙河)
农历九月半后,关中农村,收割上场的谷物庄稼己脱粒清收完毕。
不知由那朝那代起,长安村村堡寨的庄稼人却过起了喜重阳,祝丰收的十月会。亲戚乡友相互拜访,了解交流各自秋田禾的收成况景,借机晚辈看望长辈,长辈也回礼晚辈,也是尊老爱幼的传统风习的另样再现,更是重阳节的遗风余韵的绵延。

说起十月会,其实从九月初九以后各村堡便陆续起会了,直到十月底后的十一月初,会才算过完最后一个“冻死会”,会期竞达两月。
奇怪的是,每村会日不离菊花糕。各村都是单日会,初一,初三,初五,初七……隔日的单日会。而单数在古代为阳,传统节日都是单数,九为月单,九也为日单,九是日月最高数,日月相遇,二九相重,也是阳阳相重,所以叫重阳。
九月初九后,庄稼清场,冬麦己播,田野空旷,气温清寒,也是庄稼人最消清,最悠闲,最惬意的日子。恰值重阳余月,村村堡寨的庄稼人,借过重阳也顺便走访亲戚,互问收成,一举两得。也由此而衍绎出“十月会”“重阳会”“追糕会”“追糕节”“糕节”等以风味名词而得名的重阳节。
这天,如那村过会,当年出嫁姑娘的娘家人必给女子婆家追送一对大花糕。二年上,女子生孩子的必去再追送一对小花糕。

在我儿时的年月,庄稼人是很少栽种菊花的,但十月糕会必有菊花插糕,母亲也是心灵手巧的小家碧玉,可十月会自家给自家是不能做花的,便请堡子五妈做糕花。
她坐在板橙上,先把白萝卜洗净剥皮,砌去两头,用刻花铁套具在中间粗处套砌菊花样,多余的套砌掉,各种菊花丝瓣形状自然出来了,然后将这萝卜花辦头的花一厚片砌下。这样,做一个,砌一个,一天功夫,几十个萝卜糕菊做好了,然后给花片背中插进细竹篾,再用各种色彩涂染萝卜菊花。染好的萝卜菊花,色泽艳鲜,栩栩如生,如真菊一般,齐整放在干净大盘里。
下来蒸花糕,将磨好的上梢麦面用碘和好发好,在大木岸搓柔多遍,做成山形的样式,糕模顶端做个小面老虎,馍底盘外围做一大圈用木梳压成的纹纹叶花面片,叶面片下压垫一大圈大红枣和干净大核桃。大花糕必是一对,另一个花糕顶上立一只小面狮子,下边做法同样,放在大老黑铁锅木镜笼上蒸,一锅只能蒸一个,这个出锅,再蒸另一个。
蒸好的一对大榚,搁在大木岸凉冷后,再给糕顶上虎,狮涂色,虎必是黄色,身有斑痕,头,鼻,嘴,耳以浅黑,棕白点染。狮子深绿,鼻,眼,嘴,耳,又以黑,白,黄勾勒。
这时,给花糕大篮铺上大红垫布,把两个大糕,放进这专搁花糕的大竹蓝里。继而,把大盘里的各色萝卜菊花下的细竹篾一个个插进榚体,再插上备好的竹叶,一对经几天巧艺精制好的斗大的花糕,妍丽簇簇,五彩夺目,多色彩菊盈盈盛放了。

至于姑娘结婚第二年有了娃的女子,娘家人蒸糕自是小于大花糕一半的小花糕,俗称“耍糕子”。
女家村过会这天,给女追糕去的是主事人,也是力气人,必担挑两篮大花糕,且一行必去四人,寓喜事成双圆满之意。
有天,也有一个或几个村同日过会的。
吃过早饭后,关中平原的长安乡路上蠕动着无首尾走亲窜友的庄稼人,老汉,穿着新铮铮的黑粗布棉裤绵袄,提着礼馍篮子,盖上白羊肚毛巾,噙着旱烟袋。老婆们柱着杖拐,紧扎裤腿,使劲轻快轮换着粽子似的小脚,脸上挂着笑。走丈家的小伙骑着辆旧自行,风火火的穿过人流,“叮玲……”留下一路玲声。一伙孩子们连拉带推簇拥着庄稼人新打的木头架子车,车上座着顶着黑头巾的老奶,孙子拉她去走亲戚,皱粗的脸上象绽开了一朵菊花……
而挑着一担担花糕的娘家人,一走一闪,各色萝卜菊花交相辉映,点头眉笑,在竹叶间时隐时现,象姑娘的脸,一会偷看,一会又羞涩遮掩,藏进绿叶里。而糕顶上的小狮,小虎也在主人的走路的闪动中时出时没的,风叶沙沙,虎狮生威。
每家给女追糕除挑担人外,其余三人便是护花人。
这时,过会村的巷口大小姑浪,孩子三个一堆五个一伙围在一搭叽咕着,嬉笑着,老远瞅着一担担挑过来的花糕。
糕担刚到跟前,还没等护花人静过神来,这些大姑娘,小姑娘男女孩童,不管三七二十一,几下把萝卜菊拔个精光,光剩精愰愰的一对白面大糕体,和顶上的一对狮虎。娘家人好不难看,怪不自在,闪悠着担子,朝巷里女家屋走去,心里抱怨着这伙姑娘们没趣,不顾一点脸面,婆家人还没看见花糕上的花啥样,就被薅拔一空。但婆家人不管这些,只管大老远接过娘家花糕担,热情招乎客人进屋……
而那些抜了花,手攥花的大小姑娘们,胆大的孩童嬉笑着,满意而去。一会儿,又有几个姑娘,悴小伙一旁等候下一家花糕担的到来。

重阳抜糕花也是一种喜好的讲究,抜了娘家人糕上花,说明娘家的花糕最体面,最迎人,婆家人为作好,人气高,往后的日子旺。而婆家人才不管这些,拔的一朵不剩,也很得意。
放好糕馍后,婆家人烟茶上座招待娘家贵人。
话说间,关中农村香喷喷油汪的稍子面托盘而上。
吃完响午面,又是烟茶,水果,闲聊,问东道西,女子在婆家的作为,还望亲家待好女子,教导做人,亲家的身体,以及庄稼的长势,成色好坏,斗头(收成)的多少,明年的打算,屋里的大小难场事等……
娘家人自然会得到滿意的回答。
人常说,宁穷一年,不穷一节,这个十月会,庄稼人还是破费的。
后饷饭,七碟八碗端上盘,碗碟素菜满鼓鼓的,面子上盖着一层大片肥猪肉,很是气派,另人口水涎滴,老酒催铝壶又盛滿粬米黄酒……
半后饷,太阳离压山一杆子高,主客相别,村会的客人陆陆续续消失在略带寒意的夕阳里……
一幌,青丝暮雪,己在奔七的路上。

当年的十月会重阳节在那里?我苦苦寻觅着她的影子,踱步在西阳残照昏秋的归鸿声里,在茫茫雪晴一弯冷月的寒冰中,在冬日空旷冷寂的田野阡陌,在深遂蓝色的星空下,在春秋明月的乡野阡陌中,在庄稼人熟睡后温馨恬谧古巷里……
那吃过早饭,路上抽着旱烟,穿着新粗布棉袄棉裤,提着馍篮的悠闲老汉;裹着小脚,柱着拐仗“蹬蹬蹬”轻快使劲的老婆们,女子小伙拉着架子车,车上脸溢满着喜悦的老奶婆,扶住车跑呼哧,呼哧黑水汗流,不知疲倦的孩童,那远远望去乡道荡起轻尘朝前蠕动着黑色长龙……
我看见了,看见了,柏油水泥的乡路上一辆辆,各种颜色铮亮呼风而过的轿车;和一辆辆两轮电动车的飞影……
街头巷尾婆家门前的车里取下的还是那对大竹篮,糕馍还是那两糕馍,糕顶还是虎娃狮娃,垫馍布还是那块大红垫布,只是儿时的萝卜菊换成赤橙黄绿青蓝紫的七彩鲜菊花,散发着馨郁浸脾的清香。
儿时的十月会重阳糕节在到底那里?
在长辈深深的记忆里;在长醉不醒的梦乡里;在一代又一代人承传讲述的故事里……

十月会,追糕节,菊花节,是传统的延续,是重阳的余韵,是风俗的醉享……
呵!我的遥远的,追怀的,永久的十月古会重阳节。
202310.20.农九月初五午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