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翻开历史,中国历朝历代哪些人最吃香?
是戏子。
上面给下面表演,下面给上面演戏,以致有人建议,将行政级别跟艺术级别合二为一,倒显得合情合理,全国人民衷心拥护。
有例为证:
曾国藩与左宗棠晚年交恶,左宗棠每日只做三件事,吃饭睡觉骂老曾。
当时许多人包括左宗棠的部下都很不理解,每天就是那几件事。老部下薛福成回忆:文襄(左宗棠字)每接见部下诸将,必大骂文正(曾国藩死后谥号)。曾左共同的朋友郭嵩焘也验证了薛福成的说法,还跟曾国藩告了左宗棠一状:与左君同席两日,未尝一饭忘公,动至狂诟。
而曾国藩对此却从来不置一辞。
但曾国藩去世后,左宗棠给曾国藩的挽联却是:
“知人之明,谋国之忠,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落款:晚生左宗棠”。
而且曾国藩将自己的后人托付左宗棠,曾国藩最小的女儿遇到困难就直接去找左宗棠帮忙。左宗棠义无反顾的出手相助。
说明曾国藩无左宗棠都是明白人,是在做戏给慈禧看,满族朝廷对汉人的防范是非常严密的,每一个地方有汉族官员主政,必配一满族官员监视。所以,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猜忌,两人不可能再表现出志同道合的样子,否则两人都没有好下场,除非准备创业。
同样的道理,李鸿章与左宗棠在朝堂上争海防边防,两人吵的不可开交,好像水火不容,势不两立。李鸿章甚至直接向慈禧递折子弹劾左宗棠贪污腐败,慈禧派人一查发现根本没有的事情。反而申斥了李鸿章。实际上也是做戏给慈禧看,让慈禧放心,这些位高权重的汉人并没有拧成一股劲,可以放心使用,在当时的环境下,他们要为国家做一些事情,不管是办洋务,搞海防,收新疆,都需要朝廷这样的一个平台,大清虽然已经病入膏肓,但有总比没有好,只要有这个平台在,就还能凑合着做成一些事情,将来即使大清没了,国家还在,功业并不唐捐。
所以,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都是明白人,知道大清气数将尽,所以,常说的是为国家的将来培养一批可用之人。
但他们也不是那种能够再造中国之人,只能努力保住一点国家的元气,留给后人,以待来者。
还是左宗棠那句话来评价曾国藩:知人之明,谋国之忠,自愧不如元辅。所以,为什么曾国藩被称作是中国历史上两个半圣人中的半个,原因就在这里。

慈禧爱看戏,满朝文武就拼命演戏。
天底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再精彩绝伦的演出总有落幕之时,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