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孤舟漾芙浦,琴曲蜚声来 960
文/三木秉凤诗文选
清溪绕文斋
岚烟漫庐台
乡菀毗林静
秋月照桂白
孤舟漾芙浦
琴曲蜚声来
谁家荷仙子
莲畔独徘徊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后贤兼旧列,历代各清规”。总 书 记谆谆告诫我们:对待科学的理论必须有科学的态度。恩格斯深刻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恩格斯还指出,我们的理论“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同时,科学社会主义也绝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总 书 记指出:“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版,不是其它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社会主义并没有定于一尊、一成不变的套路,只有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本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播、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才能把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而“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总 书 记指出:“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创新、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因为“天以新为运,人以新为生”。

流风落李桃,枫麓绛英飘 961
文/三木秉凤诗文选
十月流风落李桃
枫麓暮沉绛英飘
笙离几处别秋雁
秋意寸心抚琴瑶
草木苍茫菊自娇
月色迷离荷如潮
难舍千金博一笑
无染红尘度汉霄
《尚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为善不同,同归于治;为恶不同,同归于乱”。德者本也,德才兼具,智美发展,这是古今教育的共同追求,也是文化教育与知识教育并行发展的时代要求。文以载道,文化者以道化德,知识为术,知识者以技育才。“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此处之传“道”弘德便是文化教育,它与文化事业相应,而“业”就是知识教育,它与职业技能相联。文以载道,从而大化天下,所以一切“道”理都由文化承载着,文化修养最终修养的灵魂。业则为术,一切知识教育实际是“养家糊口”的术数技能教育。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我们不能将家风文化教育推给学校!因为学校大多按照国家统一教材实施教育,且以知识教育为主,这就导致家庭文化教育与社会文化教育的严重缺失。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德才兼备乃是古今教育的目的所在,利益与道义不可偏废,孔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千百年来中国传统教育以四书五经等文化经典教育为主,而文化教育属于塑心铸魂教育,应从娃娃抓起,惟有文化教育方能让灵魂成长与道吻合从而得到正能正量正知正见之滋润,文化教育就是智慧教育,文化教育就是道德教育,文化教育就是做人的教育,文化教育使人海纳百川胸怀宽阔,从而“大智若愚,大巧若拙,不辩若讷”。



三木秉凤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本科专业法律,道学、现代哲学、文学、古典哲学及战略学爱好者。在中央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为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民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三木秉凤团队于2017年 2月正式创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这支网络文化队伍。该团队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初衷,与中央同频,与民族共振,以文化自信促文化复兴,以文化复兴促文化繁荣,以文化繁荣促文化大同,以文化大同促世界大同。
编者:三木秉凤老师带着一支草根文人组成的编辑团队在征文领域走过了六年,在这充满传奇色彩的17届征文中,每个获奖者的奖金都来自他个人倾囊相授,而他又是为了什么?为了中华文化的复兴与繁荣,这是中国文人践行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的真实写照。在利益至上物欲横流的的世界大背景下,在道德滑坡与诚信迨丧的今天,三木秉凤老师能带领一支网络文化团队,无畏艰险,逆袭而上,只为文化发声,只为文化复兴,只为文化昌盛,只为文化强国。同时又让更多的征文者沐浴在中华5000年的文明沃土与文脉传承中,感受作为炎黄子孙的骄傲与伟岸,以身作则去弘扬正能正量,传播中国优秀文化,启迪宇宙智慧,这是大爱无疆的中华文人典型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