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暮秋,我向一片荒草告别
● 边际(大连)
在这暮秋的季节,在这郊外的僻野,
我提着柳枝和酒,向一片荒草告别——
向婆婆丁、苦苦芽、毛毛狗们告别,
向茅草、艾草、蒿草和蒲草们告别;
向叫得出名字,以及叫不出名字的,
向由绿变黄,由荣变枯的荒草告别。
这其实是诀别,是无有会期的离别,
我知道,它们短暂的生命就要终结。
寒冬正在急促地赶来,裹挟着冰雪,
冰雪过后,它们就要去另一个世界。
而这一去就不会返了,过了奈何桥,
春风吹又生的,已是新的茎新的叶!
于是,我听见即将裸露的土在呜咽,
我亦感伤,感伤这一片荒草的毁灭。
多少次,我到这里寻求草根的慰藉,
也在这里遐想与沉思,徜徉与憩歇。
我躺在草丛间,仰望蓝天上的白云,
身旁是啁啾的山雀,还有蜜蜂蝴蝶。
是值得怀念的时光啊,我与草共舞,
像它们一样挥动手臂,在风中摇曳。
如今它们将去,就让我长亭送别吧,
趁着夕阳西斜,东山挂出一弯新月。
我唱《客毋庸归》,唱《阳关三叠》,
轻拂柳枝,把酒洒向它们的茎和叶……
2017.10.23(丁酉年霜降日)
写于大连西郊
▼ 注解
暮秋:指农历九月。霜降即在暮秋,而霜降的下一个节气就是立冬了。
柳枝:中国古代人们送别,除了十里长亭相送外,也会折柳相赠。汉语中,柳与“留”谐音。人们希望通过折柳,表达挽留离人的心情,而人们依依惜别的情愫,就像随风飘荡的柳枝一样绵绵无期。人们送离人折柳,又意在祝愿远行者能像柳枝,到哪里都有旺盛的生命力,随遇而安。
《客毋庸归》:汉代人们的送别之歌。通常客人临行前,先唱《骊驹》:”骊驹在路,仆夫整驾。”意思是,马已经牵到路上,车夫已把车备好,我要走了。主人接着唱《客毋庸归》:“你不用这么急着回去啊!”“毋庸”,就是“无须”。双方这样一唱一答,然后分手。
《阳关三叠》: 唐代人们的送别之歌。“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自王维写了这首诗后,唐人告别时,便多唱这首歌。唱一遍意犹未尽,又唱一遍,觉得还不够味,再唱一遍。《阳关三叠》的名字由此而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