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队来了个新社员(二)
文/皋润
毕业已经两年了,还不知猴年马月才能恢复高考制度,自己今后的路怎么走,心里无数,感到很迷茫。大队书记经常开导我,他说,只有了解社会最底层的农民是怎样劳作和生活的,只有了解中国的农村,才算是真正了解中国社会。农村将来肯定有大的发展,需要你们有知识的青年参与规划和建设,在这里也大有可为。你要不怕苦和累,发挥自己有知识的特长,脚踏实地干好每一项工作。他的教育对我影响很深,有了长期扎根农村的想法。要在农村住下去,不能长期借人家房子住,必须有自己的房子才行。在整个庄子中间,我奶奶有一块自留地,位置很好,就是地基有点低,要挑土杠屋基。每天早上,我早早起床,挑起泥篓子,拿着铁锹,到柴塘边挖泥扛屋基。后来弟弟妹妹回来了,也一起挑土。我去当兵以后,房子才盖起来,终于有了一个自己的家。
时间长了,我也逐步适应农村生活。到了晚上,除了继续翻看书本外,就是和几个青年人拉家常,听老年人讲故事。夏天,打稻场上特别热闹。我喜欢钻到用稻草搭成的小舍子里,听赶牛打场的号子声和农民翻场时的嘻笑声,夹着稻草的清香,那真是绝妙的丰收交响曲。冬天,我会到牛棚里去取暖。几个人围在一起,用烧着的干牛粪烤火。虽然味道有点难闻,时间长了也就习惯了。和农民在一起,谈的既有国家大事,也有家长里短和生活小常识,讲鬼怪故事的也大有人在。和他们相处时间长了,就知道他们在想什么,最希望能得到什么。那时,广大农民最盼望的就是能吃饱饭,过上丰衣足食的好日子。平日里拼命干活挣工分,年底就能多分点口粮和烧草。这时候我就在想,以后我能为改变农村面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做点什么呢?
国家规定,插队知青到农村后,仍然按规定按定量户口居民标准供给3个月的粮油。3个月以后就自食其力了。到了年底,我和其他社员一样分了口粮。因为挣的工分少,分到的就少,但还够吃。稻子分到手后,要乘船运到米厂加工成大米。坐在船上,看着靠自己劳动分到的口粮,心里美滋滋的。新米煮的饭特别香,粥上面会漂一层油膜子,黄黄的,很好吃。
我的表现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年底,我被选为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出席了县里的代表大会。陈铸中学校长是我初中的地理老师,他邀请我去学校做报告,介绍在农村结合生产劳动认真学习毛主席著作的体会。
1969年2月,我应征入伍,结束了在农村的生活,走上了保家卫国的岗位。临走那天,生产队大部分社员都到我家送行,难舍难分。我感谢大家对我的关心照顾,表示到部队一定要好好干,为家乡人民争光。
在农村虽然只有半年多的时间,却收获颇丰。不仅锻炼了体质,重要的是让我学到了农民的纯朴和为改变家乡面貌顽强奋斗的精神。从此,不再看不起农民和其他底层劳动者,吃得了苦,耐得了累,我不管干什么工作,都能兢兢业业,不好高骛远。
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后,我会经常去插队的地方看看。现在那里的变化可大了,种田全部机械化,家家住上好房子。农民口袋里有钱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他们当年那些愿望基本都实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