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卯中秋,张瑞田介绍人大博导、中书协秘书长郑晓华先生带其博士硕士众弟子来西安教学与考察书法,令我接洽。虽一饭之谈,亦颇长见识。郑教授清雅学者,文深书秀,谈吐举止让人想到二十年前的央视主播陈铎先生;八名弟子性别各四,女靓男帅,皆少年才俊也。别时,布置在下作业一篇:谈谈作家与书法。
关于书法,过去写过几篇文字,拙见陈述已尽,别无新意可言。为凑字数,兹重复几句主旨词。
在古典中国,书法属于文学要素之一。打个比方,文学是月亮,书法是月光;文学是花朵,书法是花香。三大行书名帖,内容(文学)与书法血肉一体,便是奠基意义的书法标准,辞海词条般权威。
上面说文学二字,意同文章。
晚清民国以降,硬笔书写逐渐成为潮流势不可挡,毛笔书法也就渐渐地红杏出墙了,与文学关系不大了,终于索性一刀两断了,血是血来肉是肉了。
现在的书法,忽然被称作艺术或纯艺术了,实用性无关紧要了。所以若谈书法实用性,则每被嘲讽为保守落伍分子。书法自断文学而出走,该如何耍呢?
姑且以为书法是门独立的艺术,那么以我这毛笔发烧友、书坛局外人看去,当代书法确有些特点。根本特点是抄录古诗词,或名联警句。少数书家心有不服,遂自作内容,终因才力与时代不同,尚未出现经典之作。当然经典之作,也不是短时间能判定的。
书法现状是纯技法比拼。只是技法这个东西,共识度太低,无法形成各方接受之标准,因此说好说坏都能找出一堆标本来参照并佐证其说。自创诗文倒是好办,大家不谈技法,只就内容或赞赏或指谬,因为内容是多数人能看出高下的;问题是就算你自创了优秀诗文——人头攒动的书展大厅里,谁有兴趣理会阅读内容啊!大家都目搜冲击力呢。
怎么办?为求视觉冲击,为吸眼夺睛,于是拖把书写、针管喷写、踢打吼写、双手并写……近乎杂技,总归成了行为艺术。行为艺术产品,有多少被人拿去装裱补壁?拍卖行又成交了多少?这是我不能,也没兴致打探的。猜想羞于披露。只因有了摄像术,行为艺术才有了被不同时空不同人群欣赏之可能。简言之,行为书法艺术,意义只在录制节目吸引围观。
书法家无论怎么行为,是书法家的自由,反正又不犯法,观者自然有权或褒或贬。不褒不贬也是自由。我就不褒不贬不吱声。也因不配吱声。我推想书法家由于苦闷而绞尽脑汁为书法寻找出路,终究算是一个探索吧。至于如此探索之前景、之所需时间、之成与败,我说不准,就不妄言了。
我是一个毛笔写作者,书文同步,观念老化,旧派人物。唯感觉毛笔写小说作散文,娱腕悦心,仅此而已。谈文学论书法,窃以为一回事。只是文学艺术这号事不是数学物理,所以无论怎么谈都可能被质疑被反驳。还是不去惹麻烦的岁月静好。
2023年10月16日 • 采南台
【发表于《阳光报》10月25日】


中为郑晓华,右二为李子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