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丽的唐河。张中伟 摄

美丽的唐河。张中伟 摄
在紧邻我老家唐县西城子村西边,有一条河,官方名称叫作唐河。其发源地上溯到山西省浑源县、灵丘县一带,流经保定市涞源县、顺平县进入唐县,汇入西大洋水库。被盛誉为六十万唐县人民的母亲河。我的家乡,就在西大洋水库下游四公里位置,唐河东岸。
我老家的乡亲们,大人孩子男女老幼都习惯把它叫作大河或着大河里。足足可见它的载量之大。
曾经发生在大河里,或与大河关联的往昔,丰富了家乡人趣味无穷的“故事篓子”,丰厚了乡亲们四季如歌的认知世界。
春来到,大河好像脱掉冬衣换上春装的少女,一切都是新的。
河两岸一排排堤柳,抽出了久违的鹅黄。宽阔岸畔编织着浅绿色绒毯。河堤外田野里,不拾闲的农家人积极抢抓农时,亮出歇了整个冬天的农具,引水灌溉,犁田整地,运送农家肥,人来车往。乡亲们用辛勤和汗水勾画着一张张热闹繁忙的春耕备播图。
走出“猫冬”的小伙伴,背起草筐,手握锄头,三五成群,哼着歌儿,沿河两岸寻觅着各种野草。这样的行动被人们称作“砍草”。凭借草筐里收获野草的数量来炫耀“战果”。这一筐筐纯天然绿草,一进家门就成为家养的猪、羔羊、兔子的上等“美食”。小伙伴们也以圈养的家畜数量的多少,作为向他人“亮战功”“摆功勋”的资本。往往也成为大人们表扬“别人家孩子”的谈资。
随着大河里有了孩童们游泳戏水的身影,大河也在不知不觉间迈步走近红红火火的夏日。最明显的变化,是河道里涓涓细流变得水势奔腾。
大河上游是西大洋水库。每年汛期到来之前,为确保安全度汛,西大洋水库都要提前提闸放水。水势陡涨,水浪翻腾,水面最宽处可达两百米。有的时候,还可以抓到几条从水库闸门缝隙里逃逸的“漏库之鱼”。人们则在近岸浅水湾拨弄着水花,享受着夏日里难得的清凉。
“秀水湾”,则是在夜晚的大河里,村里姐妹们能够尽兴畅游的水上乐园。夜幕降临,她们呼朋引伴,齐聚在一处水缓幽静的水湾地带。皎洁月光如泻,水面亮点闪闪。大家说说笑笑,水仗频扔。嬉闹撩水声和着欢笑声,让天上的星星也遁去行踪。人们尽情愉悦的同时,洗掉了一天的暑热,洗出了难有的惬意。
秋收时节,丰饶而多彩,是大河给予乡亲们无私的馈赠。勤劳能干的家乡人,借助大河丰沛的水源而种植的多种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相继进入收获期。
金色秋风劲吹,大河两岸飘香。麦收,是乡亲们一年当中最忙的时候,风儿掀动金波翻滚,沉甸甸的麦穗压弯了麦秆。好一派“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景象。仿佛看到那一缸缸的小麦、热气腾腾的白馍馍、飘着油葱花的汤面。顿时来了精气神儿,浑身都是劲儿。
大秋季节,农田里更是描绘出一幕幕令人艳羡的丰收图景。羞红了脸的高粱,狗尾巴粗的谷子,正在耳鬓厮磨腼腆地窃窃私语。白白的花生,红宝石般的山药,显摆着珍藏地下的“宝贝”。水桶粗的丰腴大白菜,玛瑙般的西红柿,一簇簇一丛丛的豆角,让人们自食自足的同时,也换来了不少的收入。怀抱“短枪”的玉米,像忠诚可靠的卫士,守护着乡亲们丰盛秀美的农家田园。
冬天的肃杀,没有让大河因寒冷而抱屈,更没有让大河因畏寒而止步。大河,更懂得了“冬藏”,深谙着收敛的内涵。河道内水量减少,是大河默默地将河水渗入地下,藏于两岸。作为宝贵的水资源,为来年农田灌溉储存源源不断的地下水。
河道里剩存的一缕缕一汪汪“瘦水”,饱经冬季朔风的洗礼,铸就了一条条光滑蹭亮的河床冰道。吸引来了一众众带着自制冰滑床子的小伙伴。让无忧无虑活力四射的孩童们尽享冰上翔滑冬日冰嬉之乐。冬日冷寂的大河沉浸在阵阵喜悦欢快笑声里……
唐河,惹人思恋、魂牵梦绕的大河,铭刻肺腑、记忆犹新的母亲河。为一辈又一辈深得大河恩泽的家乡人带来了期许,带来了拥有,更带来了欢乐与自豪。乡亲们真诚地为她祝愿,为她祈福,更愿为她鼓掌,为她起舞,为她歌唱。期待着她的明天更加多姿多彩!更加丰裕丰盈!更加富饶多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