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作欣赏
桑恒昌《用生命照亮生命的灯》赏论
王炳强
一位外科主任,
向我讨要一本诗集。
我思忖片刻,
在扉页上写道:
大夫手中的刀最慈祥,
大夫手上的血最圣洁。

你看,
那刀尖上亮着的,
不就是患者的祈盼吗?
那刀刃上抿着的,
不就是健康的微笑吗?
刀可以是工具,
甚至可以作凶器。
只有到了大夫的手上,
才是大慈大悲的拯救!

不认识大夫,
也许是你的幸福;
但认识了大夫,
肯定是你的幸运.
大夫是一盏灯啊,
是一盏用生命
照亮生命的灯!

当死神拦截了生命,
团成一个球,
恶意地盘带之后,
朝一座黑洞洞的大门,
拔脚怒射的时候,
生命的守门人啊,
使出浑身解数,
一次次
扑救着险球,

直到他们
一个一个的大夫,
一代一代的大夫,
也被踢进
这座黑洞洞的大门!
※ ※
来到人世间,
见到的第一个面孔
是大夫;
告别人世时,
看到的最后一个面孔
大凡还是大夫。

给命的是父母,
救命的是大夫。
人类有多少创伤,
大夫就有多少救治;
人间有多少灭顶之灾,
大夫就有多少起死回生。
拯救人类,
只有两盏灯;
一盏握在上帝的手里,
一盏举在大夫的手中.

白衣天使,
那当是一群
离上帝最近的人;
白衣天使,
那就是一群
离上帝最近的人!
【诗作欣赏】
医者的本心和使命应该是:悬壶济世,救死扶伤。 桑恒昌先生在这首诗作中,对能够遵循本心和使命的白衣天使们,予以了高度的赞美和讴歌。称赞大夫手中的刀“最慈祥”、大夫手上的血“最圣洁”,大夫们“大慈大悲”,能“起死回生”,能“救命”,“是一盏用(自己的)生命照亮(患者的)生命的灯”,是“离上帝最近的人”。诗中几乎用了天下最美的语言来歌赞大夫。
如果说以上赞美是概括性的、笼统性的赞美,那么,第4自然节,则是具象化、细节化的赞美了。作者在这里创新出奇:把“死神(疾病)”比作“进球队员”,把生命比作“足球”,把医生比作阻挡“生命”进入死亡之门的守门员。面对“死神”“将生命团做一个球,…拔脚怒射”时, “守门员”们,使出浑身解数(各种治疗措施),来“扑救”“险球(危重病人)”,直到他们自己也“一个一个”、“一代一代”被踢进“这座黑洞洞的(死亡)之门”,这不就是一盏“用生命照亮生命的灯”吗?! 这节具象化、细节化的描写,使整篇诗作顿然生辉,如无此节描写,这篇诗作将黯然失色。
如果说以上运用了“比喻”来具象化描写,那么还有两句是运用“比拟(拟人、拟物)”来具象化描
写了:“那刀尖亮着的,不就是患者的祈盼吗?那刀刃上抿着的,不就是健康的微笑吗?”前一句运用了拟物,将抽象的患者的“祈盼”,具象为可见的手术刀尖上的“光”;后一句运用拟人,将“健康”当作人来写,在刀尖上抿嘴微笑。作者在这里形象化地歌赞了具有圣心仁术、用手术刀“救死扶伤”的外科大夫们。
我发现,桑恒昌先生诗作中,多运用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来进行“具象化”描写,从而使描写生动形象,活泼灵动。
总之,这首诗歌堪称是歌颂医生的一首力作。
【论】
读了桑先生这首诗歌,我自然地想起了三名医生:

据说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医生叫董奉,家住庐山。他常年为人治病,却分文不取。病重的人,被他治好了,就让病人种植五棵杏树;病轻的被治好了,就种植一棵。十几年后,就有十多万棵了。杏子熟了时,人们只要装一盆米倒入他的米仓,便可以装取一盆杏子。董奉又把用杏子换来的米,救济贫苦的农民。后 来人们在董奉隐居处修建了杏坛、报仙坛,以纪念董奉。再后来,人们用“杏林”代称医疗界,用“杏林春暖”、“誉满杏林”等成语来赞扬医生的医术和医德。这董奉不就是“离上帝最近的人”吗?!
国际主义战士诺尔曼.白求恩,他的胸外科医术享誉英、加、美,但他放弃优越的条件,来中国支援抗战,经常冒着生命危险,莅临前线,救治从火线上抬下来的八路军战士。在冀中前线他曾连续工作69个小时,救治了115名伤员。应该说白求恩的刀刃上就“抿着健康的微笑”吧! 1939年10月,在给一个伤口感染的伤员做手术时,不慎划伤手指,受到感染,但仍不顾伤痛,坚决要求战地救护,终于伤势恶化,转为败血症而牺牲。白求恩不就是“是一盏用(自己的)生命照亮(伤员的)生命的灯”吗?!他更是“离上帝最近的人”!

(您走了一年多了,我们想念您!)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 吴孟超院士,他年仅九旬他依然坚守在手术一线,一生做了1.4万例肝胆手术,肝癌切除9300多例,成功率达到98.5%。由于长期握持手术刀,以致他的手指关节都变形了。从医70载,他始终认为医德比医术重要,作为院长他定下规矩:在确保诊疗效果前提下,尽量用便宜的药,尽量减少重复检查,这样每年给病人节省7000多万元,自然该医院也就少了这笔收入。《用生命照亮生命的灯》中所有赞语用在他的身上,不嫌多!
读了这首诗, 我也不由得联想到当前医疗界的反腐行动。自从医疗推向市场以来,不必讳言,医德医风受到金钱的熏染,人民群众对此不满意。有的院长从设备购买、药品购买中攫取惊人的高额回扣,成千万地获取非法暴利;有的医生过度开药、过度检查、过度手术,都是为了多拿奖金。有位做“过度手术”的医生,对不够手术指征的患者,竟然在《入院病情记录》上,夸大患者入院时的病况,忽悠病人签字,然后手术。更有甚者:某公立医院的医生为获取暴利,盗取病人器官,与地下器官移植组织相勾结,非法实施器官移植,导致受体者死亡,12位相关人员锒铛入狱,真是骇人听闻!恶医手中的手术刀竟然成了他们谋财害命的工具。他们的所作所为与“杏林”大夫、白求恩大夫和吴孟超院士形成鲜明的对比!
桑恒昌先生的这首诗作,既是对广大德馨艺高的白衣天使的热情讴歌,也是对缺德医生们的灵魂的鞭挞和拷问:
过度检查、过度开药的医生们,你们做到了“大医精诚”、“大慈大悲”吗?
过度手术的医生们,你们手术刀尖上亮着的是“患者的期盼吗”?刀刃上抿着的是“健康的微笑”吗?
在这次医疗反腐中落马的院长们:你们是“照亮(患者的)生命的”那盏灯吗? 我看你们根本不是那盏灯,更不是“离上帝最近的人”,而是“离地狱最近的人”。在你们 鲸吞狮啃民脂民膏之时,你们的灵魂已经坠入了地狱,正“遭受烈火的焚烧,硫磺的熏烤(圣经语)” !
望天下的医生们,读一读桑先生写的这首诗作吧!
它是对你们的无上的歌赞,也是对你们无上的期盼!
诗歌作者桑恒昌简介:

生于1941,原籍德州市武城县,原《黄河诗报》社长兼主编,编审,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原副秘书长,当代诗坛泰斗, 现出版诗集21部。有270多首(次)诗翻译成外国文字。 2012年古贝春集团公司在文化,建立桑恒昌诗苑。 2016年被《山东诗人》杂志社授予“首届山东诗人终身成就奖”, 2017年11月被评为中国新诗百年百位最具影响力诗人奖。2018年1月在德州学院设立桑恒昌文学馆。
本文作者王炳强简介:
男,1956年生,原籍邹平县。济南市历下区退休语文高级教师,有一百余篇诗歌散文、历史故事、教学论文、新闻作品,刊发在省市级纸刊和微刊《都市头条》上,著有《两耕文集》。
(于2023年10月13、14日)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军旅大校书法家书法宋忠厚独家销售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