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乡谊
贾素刚
昨天刚到单位,母亲打来电话说老家一个叔叔想见我。这个叔叔说,因为我小时候天天抱着我玩,几十年没有见过我,想看看我现在什么样子。
“哪位叔叔啊?”经过母亲的提示,我有了一个大概的印象,这位叔叔姓李,模模糊糊记得他先是参军,后来转业的石家庄某单位,他和父亲是发小,在部队回家探亲时经常找父亲聊天。
单位距离家有三十公里,来回需要一个小时,我告诉母亲下次有机会再说吧,让母亲代问叔叔好!
我放下电话转念一想,这位叔叔也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了,他的身体状况我不了解,也许这是唯一的机会呢。他仅因为我小时候经常抱我玩特别想见见我,说明对我有一种特殊的情感,我难道连老人的这点愿望都不想帮助实现吗?想到这里,我的心头一热,眼里不自主地流下了热泪。急忙告诉母亲我赶回去。
半个小时的车程很快就到了,当我进家的那一刻,父亲和这位叔叔激动地站起身来,我看到他俩的眼眶里同时流下了泪水。我和这位叔叔来了一个紧紧的拥抱。他拍着我的肩膀说:“小伙子还是像小时候一样健壮!”然后就爽朗地笑了起来。看到叔叔身体健康,我也放下心来。
叔叔告诉我,我出生后他和另外一个叔叔几乎天天晚上到我家找父亲聊天,他俩轮流着抱着我,逗我玩。在我两岁时,也就是六九年,他在我父亲的鼓励和帮助下参军了。
他说,参军后第一次探亲回来,他放下行李后顾不得和父母说话,第一件事就是跑到我家,把我抱起来举过头顶,左看看右亲亲爱不释手。叔叔以后每次回来探亲也是给我带糖块儿、饼干和桔子等好吃的,那个时候可谓是美味佳肴贵重至极。
后来叔叔转业到石家庄工作,由于工作繁忙和照顾家庭,回来的次数就逐渐少了,但是过年回家时到我家吃上一顿饭也是固定的安排。随着我的年龄增长,在外求学和工作后我们的见面的机会就越来越少了,再后来他在市里定居,我们家搬到县城居住有三十来年没有见过面。
他说,近一段时间,也许是闲下来了,更是因为年岁大了,思乡思友心切,时不时想起年轻时候的事情,特别想见见我的父亲,经过打听老哥俩联系上了,今天抽时间过来探望一下老哥哥,以解相思之苦。当然,他回忆更多的是老哥俩的亲情友谊,还有老哥哥对他参军时的鼓励和帮助。
老人们回忆着他们那个时代的点点滴滴和趣闻趣事,他们时而开怀大笑,时而沉默不语,时而唉声惋惜……,他们高兴的劲头好像回到了属于他们的年轻时代,我也是受到感染极力地回忆着童年趣事。
整个房间里弥散着兄弟情、叔侄情和亲情乡谊,我们每一个人都被感染着、激动着、温暖着,我们一起其乐融融!

授权作者简介:贾素刚,男,汉族,中共党员,正定县人,1967年4月出生,大专文化程度。业余时间喜欢写作,唐河文学创作社会员、正定县散文学会会员,在《太行文学》、《唐河文学》、《雨梦有声作品生命阳光之为爱读书》、《美文作家平台》和《正定风采报》发表文章多篇。其小说《毒药》、《托起明天的希望》、《老藤》、《她的时间去哪了》、《雪儿》、《迁坟》、《为了家乡那片天》和散文随笔《正定情》、《回老家》、《荆州古城》、《荣誉证书》等作品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和好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