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鹭色
没有谁不知道朱自清的名篇《荷塘月色》,那是美醉了的传世佳作。你们最喜欢大先生的金句我也喜欢,而我最喜欢的不一定入你们的法眼,比如“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些幽幽淡淡离离散散毫不经意的句式。
大先生是绝顶聪明的人,荷与月,是中国也是世界传统文化中意蕴意境绝美的意象,先贤周敦颐把荷写到了惊天动地又寂寂无声的境界,而月,更是世界上无数文人骚客的梦中情人,月的文化内蕴已经到了喜马拉雅山顶,除了叫日的太阳,没有可以与之匹配的社会历史文化价值。意大利人唱《我的太阳》,中国人唱《月亮代表我的心》,古希腊人建太阳神庙,中国人拜月神娘娘,还要请一个月亮姐姐。比如为什么古代嫦娥非要奔月呢?而不是其他杂碎呢。夸父逐日,羿射九日,嫦娥对男人一忍再忍忍无可忍,一气之下就抛却人间烟火奔月而去,可谓芳华绝代,凄美绝代。对此解释,就是十万个学者也只能略知皮毛一二,即使一万年以后,这些故事和故事里的故事依然是最畅销书籍的首选必选。
大先生的如椽巨笔写了《荷塘月色》,但没有写姊妹篇《荷塘鹭色》。也许大先生没有观测过鹭与荷塘的亲密接触,或者说还不屑于写《荷塘鹭色》,鹭也是翩翩公子白衣天使,虽然它有点呆萌。那么在下是否可以一试,学习大先生的笔墨写它一篇拙作呢?
因为在笔者眼里,月只能于夜间才能约会荷塘,而鹭却不然,鹭是在日的照耀下于荷塘亲密接触的,鹭是“显学”,荷也是,因此人人都能随时一睹这道天然美景。
丹阳练湖的荷塘很多,数十亩一片的荷塘比比皆是。每当笔者站在安徽夫妇承包的诺大荷塘,望着那浅浅亭亭的荷绿花仙无边远去不知尽头有愁绪,令人一画开天心旷神怡的感觉顿时涌起,看那荷的每一柄叶都用不同的姿态争先恐后撑起一片绿色的蓝天,心里那个爽呵无以言说;练湖的鹭鸶更多,要以千计,它们东翩翩西也翩翩,南飞飞北也飞飞,然后就奔数不清的池塘而去,然后就奔池塘中的荷塘而去。
练湖的人工栽培荷,应该比练湖的历史更久远,练湖的形成仅仅可以追溯到1700多年前的西晋。当然,两者藕断丝连,近二千年来湖光荷色日日新又日新。至于鹭,它的历史就更神秘了,鹭的存在已经有几千万年的地质年代。鹭鸶一直在等待练湖的白练水与湖滨的荷塘,那叫一份尤其真挚的万年期盼。
练湖水养育练湖荷塘,练湖荷塘养育练湖的鹭,这些鹭白得像一道道光,春春夏夏秋色起,天天光顾这里的荷塘。
荷的绿,翠色欲流人见人爱,鹭的白,精心设计也是人见人爱;荷的“出淤泥而不染”品格成为金典,鹭鸶洁白的羽毛一尘不染也是金典;荷的叶宛如少女的裙摆,令人如痴如醉,鹭的振羽宛如琴音飘忽,也让人如痴如醉;荷的“六月荷花别样红”一枝独秀,鹭的“九月下秋水,孤飞如坠霜”也是;荷藕有“和合”之寓意,鹭鸶有“吉祥”之瑞气。
但有时也会忽然纳闷,荷要是打喷嚏鹭假设挤眉眼会不会发生另一种奇迹。
很多东西会让我们停不下来,亦或永远,而有些却让人戛然而止。
春天,许多诗词掉进了荷塘的波光,人们浑然不知。而这是荷塘夏末秋初的星期六,或阴或阳的天空,细雨昨日刚去,微风今日不燥,荷花开始零落依依草木流水,莲蓬开始探头探脑报喜,而白鹭才是这里最亮的一道风景。它们可以踩着高翘独立在一旁半天不动,气定神闲,也可能小步舞曲瑀瑀独行旁若无人,怎么那么像我呢。它的飞翔尤其美不胜收,洁白的双羽缓缓又缓缓,像古典梦一样飘忽而来,又飘忽而去,荷塘的一片片绿蓑衣托不住这些空灵这些不打诳语。这,我是难以做到的。偶尔,荷塘会突然“嘭”地发出几声巨响,那是野鸭子的一飞冲天,常常把在一旁偷窥的我弄得一惊一乍惊喜交加,它们或单飞或双飞也可能三四五结伴同行,不知何故总是往东南方向飞去,那里就是我的故乡哦。
泥中的藕渐渐肥硕时,荷塘的精神出现疲惫样,但鹭依然如故,它会藏于荷塘间大快朵颐,秋天的小鱼虾和泥鳅肥着呢。大自然随时随处对每一个生命都有一份独特的馈赠。白鹭刚刚一露头,恰与飞过的一对喜鹊同框时,被我抓拍了个正着。
荷、莲、藕、鹭,是练湖水养育的天之娇子,练湖水,浪打浪,一千年不变。荷塘月色是这座诗意城市的最美,荷塘鹭色是这座诗性城市的标配。我在阴阳分割等待的白天终于醉倒在这里,醉进了荷塘月色下的庭院深深处!
沧海一粟,这里是一粟沧海。
荷塘鹭色里有各种各样的优美手势笔势,荷塘月色里没有各种各样的优质手机笔记,可以让华为苹果之争休兮!

个人简介:
周志良,男,汉族,中共党员。1949年生于江苏常州,1954年至今生活、工作于江苏丹阳。1969年下乡插队,1971年进厂工作。1985年毕业于江苏省广播电视大学语文类专业。为江苏省作协会员、中国化工作协会员、高级政工师、经济师。创作和发表文学作品和理论文章800余篇,出版散文集《听鸟》和文史专辑《丹阳五朵金花——丹化篇》。共获特等奖、一等奖十余次,其他奖项二十多次。获丹阳市“德艺双馨”“文学成就奖”等荣誉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