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听说,寒山风景秀丽,气候宜人,被誉为“天然氧吧”。周日,与高中同学一起,一同去了寒山。寒山,位于邢台市内丘县侯家庄乡西北部的坪头铺、行家峪两村境内,距内丘县城75公里。同学们三十多年没有大聚过,这次见面,仿佛一下子都回到了学生时代。回忆当年的食堂,回忆当年的通铺砖垒炕,回忆少年时代的糗事趣事开心事。一路上话题不断,两个多小时的车程,话还没说完,人就到了寒山脚下。 站在停车场上, 看着眼前高耸入云的山峰,看着峭壁上蜿蜒崎岖的上山小路,心里微微有点发怵,最近身体不太好,不知道自己能不能爬到山顶。可是看到周围情绪高涨的同学们,退缩的话一句也说不出口,跟在兴致勃勃的同学们身后,奋力向山顶进发。刚走没多远,不挣气的身体就露了馅。上气不接下气的呼吸好像在拉破风箱,背上如背了千斤重的东西,双腿沉得似乎一点都抬不起来,和同学们也拉开了十几个台阶的距离。刚想找个背人的地方停一停,马上就有同学发现我掉了队,立马有三四个人围过来,要陪我一起走。平时大家都很忙,出来玩一次不容易,绝不能因为自己,让他们看不到山顶的风景,我坚决不同意他们任何一人留下来陪我。好说歹说,总算谢绝了同学们要留下来陪我的好意,自己一个人慢慢往山顶溜达,不刻意去寻找既定的景点,随意观赏路边的美景。累了,就靠在台阶边的栏杆上,拿出手机咔嚓一通照片,照完了,也缓过来劲儿了,继续往上爬。
走着走着,一墙野杏花撞入我的眼帘,在直上直下没有一丁点儿泥土的悬崖峭壁上,一株株野杏树顽强地从风化了的石壁缝隙里钻了出来,淡粉的杏花和碧绿的叶子,把单调的石壁装点成了一面生机盎然的花墙。粉嫩的花瓣,娇黄的花蕊,在微微的山风里轻轻地舞动。一只蜜蜂大大方方地走进花心里,心满意足后嗡嗡嘤嘤地哼着歌儿离去了。我想用手机拍下这美好一幕,可是那些花儿羞涩地左躲右闪,就是不肯给一个正脸。几番努力之后,只好拍下几朵憨头憨脑地站在枝梢上向四处观望的花儿和几片在风里翩翩起舞的绿叶了事。
一路走,一路看,不经意间闯入了谁家女儿的闺房。淡淡的幽香里,一张美人榻紧紧地靠在墙根,青纱绿罗帐规规矩矩地被挂在两边,一只野杏花斜斜地插在榻头。只是榻上空空,没有美人的影子,心中颇有些失落,于是拍上一张照片,并附上一首小诗:慢上寒山石径斜,途中偶遇美人榻,美人不知何处去,独留空榻伴杏花。
离开美人的闺房,走了没多远,一处仙人居规规整整地出现在路边的石壁上。天然而成的褶岩石穴,面南背北,上面藤蔓环绕,下面绿树映衬。厚厚的陈年枯叶铺满了地面,看来这里是好久没有神仙在此居住了,拍了照片,附上自编的小诗:为觅仙踪上寒山,幽径蜿蜒入云端。仙家出门去远游,仙居赋诗兴盎然。仙人不在,那就继续往上爬吧。
转了九曲十八道弯,感觉终于快要走到了山路的尽头,走到跟前才发现,自己刚爬了山的一多半。抬头仰望,顶峰高入云端,蓝莹莹的天空,如一匹贴在峰顶的上好绸缎,纯净明艳,让人有忍不住想伸手摸一摸的冲动;那白润润的云朵,宛若一团团晃人眼目的棉花糖,细腻而清润,让人有忍不住想咬一口的欲望。低头看脚下,万丈深渊处翠波涌动,只见水影,听不到水声。不远处的停车场上,车似甲虫人如蚁,不仔细看几乎都看不清楚。回望身后,花木葱茏遮掩了来时路;朝前看,一条一尺多宽的石阶小径紧贴着高崖陡壁曲曲折折向前延伸,看不到尽头,只看到对面山崖的峭壁上也挂着一条同样的小径。在一处峭壁的拐弯处,一个工人操作着机器正在施工,隔着山崖能清楚地听见机器的轰鸣。在那个工人的背后不远处,居然蹲着一只大鸟,离得远,看不清楚这么大的鸟究竟是山鹰还是山雕。本来打算原路返回的我,突然决定继续走下去。若是能走到对面山上,一观大鸟的风姿更好,要是还在这座山上绕,说不定还能和同学们会合。虽然看不见他们的身影,但我一直能听到有人呼唤我的名字,告诉我他们的位置。一个人的山路,走着不但不寂寞,反而感到日暖风轻更美好。
一手扶着壁崖,一手抓着栏杆,小心翼翼的往上攀,还时不时的要关注一下我的大鸟,生怕一不留神它就飞走了,那我还真不知道去哪里寻找它。一边走,一边看,等到转过一个弯,离大鸟有三四十米时,我才发现我一直心向往之的大鸟不是一只鸟,而是一个背坐在那里穿着黑衣的人。他也是一个石雕师傅,和另一个石雕师傅一样,在路边的石壁上雕刻观音菩萨的雕像。菩萨坐在莲花上,单手作揖,另一只手指向通往山顶的小路,似乎是在为路过的人指点迷津。在离正在雕刻着的这尊菩萨不远的凹壁处,还有一尊已经雕刻完工的菩萨,手持净瓶,单手作揖,静静地注视着往往来来的游客,好像是在默默地为旅者祈福。
顺着菩萨手指的方向,继续前行,走过一道弯,看见路旁的树枝上挂着几个经年的栗子壳。这才知道,这一路走来,那么多长在悬崖边石缝里的树,原来是栗子树。这些长在悬崖上的树,没法浇水,更无法施肥,即使如此,它仍然在无私地吐露绿茵,奉献果实。走到一处转弯处,明丽的阳光下,一座精致玲珑的小亭陡然出现在游人面前。亭中有几条长凳,可供走累的游客休息,正对亭子的石壁上,刻着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一诗。
在亭中稍作休息,继续前行,攀爬了三个多小时,终于登上了山顶。在同学们的欢呼声里,我也体会到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仰头看,那曾经紧紧扣在峰顶的蓝天白云,依旧高不可触。极目望,远远近近的山川一览无余,山山苍翠欲滴,川川云雾缭绕,如梦境,似仙苑。站在顶峰,虽没吃到白润若棉花糖的云朵,呼吸的却是比棉花糖还要清甜的空气。做一个大大的深呼吸,胸中浊气一泄而空,清清甜甜的空气涤净了五脏六腑,浸润了全身的每一个细胞。
在山顶,吸足了高山之巅的天地灵气,沐浴了离蓝天最近的阳光,便抄了条近道返回山下。上山时,费劲巴力地攀爬了三个多小时,下山时,跟头骨碌用了半小时就下来了。真真的体验了一把“上山像鬼拽,下山如鬼踹”,身上披着山顶阳光的余温还没散尽,人都已经到了山腰。站在一处潺潺流水旁,回望山巅 ,那蓝蓝的天和白白的云,又紧紧地扣在顶峰的青枝绿叶上了。
这一次的寒山之行,和分别了近三十年的同学欢聚一堂,重温青春的美好,共享重聚的欢乐。感受了登山过程中的种种乐趣,享受到了寒山一路的别样风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