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昙朵》后记

《昙朵》出版后的两个来月,颇受市场青睐,平均隔天便有读者扛来书包请签名。是时正逢国庆中秋双节将至,读者要当作礼品赠友,或作风雅公关,也不致出事。这对作者是一个嘉奖,不由击股带响,竟感觉脸生微热,大概露出小人得志的喜色来。小人本指我等劳动者,诚实劳作,便获欣慰。
然而世事总是难免遗憾,比如《昙朵》,我记得每篇小说后都标注了创作时间嘛,怎么印出来一概没有了呢?原来是有的有,有的没有。责编舒敏老师来电要我补全,而我当时正与哥们象棋厮杀,就随嘴说一概不要啦!这是标准的贪玩误事。作品没了诞生时间,意蕴就大为减缩了。要知道读者读后留心一眼写作时间,会马上回想起那个时代,并与其阅历融合发酵,如饮陈酿而回味良久。若是青年读者,或如读历史般慨叹之:前人是这么生活的哦,真不容易……那年我还没出生呢!
好在书如人,书自有其运。正在遗憾时,舒老师来信说书要重印,新版式且精装。请示她可否补上创作时间?准奏,大喜。且令我补写个后记。
这部中短篇小说集,写作(发表)时间跨度近四十年。初编时四十多万字,长了!我一向讨厌厚书。以我这般智力,实在也不配出厚书。所以隔阵子就复查自审。稍觉不如意者,立马拿掉。直到定稿后,瘦身如今的十几万字了。
好坏就这样了,呈读者解闷儿吧。
作者
2023年11月12日 • 采南台

《夜行》后记
《夜行》交稿时,似记得写了后记的,却原来并未写。当时未写的心思是,觉得没必要写,因为一切尽在书里。如同歌手,唱罢鞠一躬,退下完事。若他或她唱完,捏着话筒解释用的美声唱法还是民族唱法抑或掺和了什么地方戏曲唱腔,不仅多余可笑,没准惹得观众脱了鞋子抛上台呢。
最重要的原因是我得听命编辑。编辑看了书稿后让写就写,编辑不吱声等于不用写。编辑果然没说,正好省我事,恢复元气,因为整理书稿太耗神了。
编辑当时也可能想:四大名著都没后记嘛,这个就更不配有后记了。
书上市后销售不错。于是编辑说要新版重印,并且精装本,指示我写个后记。好吧。也趁机增添几篇传诵广远的文章。
编辑是了不得的人物,是伯乐是厨子。作者不过是个牧羊人。羊倌打开羊圈,请编辑进来选羊。由此角度讲,书的质量与作者没啥关系。至少关系不大。
如果读者喜欢此书,那得感谢编辑的眼力,及其繁琐往复的各种程序劳累与付出。不过,首先得感谢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社长刘东风先生,感谢这位俊逸智慧的韬奋出版奖得主,多次盛情约稿抬爱。并谢郭永新主任具体落实、付梓行世。
方英文
2023年11月15日 • 采南台

